-
目前关于结组的方法,许多人都有不同的高见。通过攀登博格达峰我谈一些体会:
通过坡度不大的冰川时,为防范暗裂,通过时应结组,50米绳结四人,每人手握两圈绳子,作为缓冲反应时间。
通过危险地段时(如攀登或斜切坡度较大的冰雪地段你),不能结组通过,因为一人发生滑坠,导致大家遭殃。我国首次攀登贡嘎山时就发生过三人同
...
-
灌木林
转自搜狐 灌木林使健行变得危险又艰辛。灌木林掩盖了悬崖、漂石、峡谷,害人发生危险;而且灌木林也是绳索的陷阱。
转自搜狐 灌木林生长于潮湿地带、低纬度
...
-
陡坡、断崖、陷落的地段、碎石坡、溪谷或刚发生坍方的地点,是较易发生落石的地方,特别是下雨的日子。行经这些路段,应提高警觉,最好能绕道而行,若必须行走以上路段,应戴头盔,并有人指挥,随时注意落石的发生,并且应保持5~10m的适当距离,以防有落石发生时闪避不及。若遇到落石时,应利用地形物躲到崖壁下,大树后,或以手臂、背包遮
...
-
雪地攀登必须极力避免坠落,因为冰雪地坠落是快速且猛烈的滑行经常造成不幸意外。
滑落制动的技术是训练攀登者万一发生坠落,必须於最短时间将自己制动的技术。
基本制动姿势
身体俯卧,头、脚抬高,冰斧斜横胸且双手紧握,双臂贴紧,鹤嘴朝外,握斧端之手靠肩,虎口要朝内,姆指扣住斧眼下方,拳头紧握鹤嘴,紧握斧尖之手
...
-
一种依靠熟练的攀登技术和各种技术装备专门攀登悬崖峭壁的登山活动。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世界著名难攀的阿尔卑斯山三大险峰(玛达霍隆、埃格尔和古兰特焦拉斯)的北壁路线均已被各国登山者征服。八十年代起,随着攀登陡险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种装备不断改进,此种登山活动已从欧洲的低山区引向亚洲的高山区。
...
-
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日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佣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
...
-
攀登保护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
...
-
1、行前预先规划旅游路线,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肩塌陷。
2、自行开车进山旅游,须事先做好车辆保养,并留意旅途沿线的加油站、修理厂、医院等位置。
3、登山前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随时携带药物;有高山反应及身体不适者,勿免强上山。
4、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要轻装上山,少带杂
...
-
登山活动时,为顾及队员们的体力不同,应安排体力中等的队员走前面,体力较弱者走中间,以防队员因体力不支而脱队。所有的行动,都应以全队或小组行动为宜。行动中应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风景及地形、地物以及前面的人所留下的脚印,同时应注意向导员留下的记号或足以指引正确路径的任何标志。遇叉路时尤应仔细辨认观察,可用哨音联络,或等候队伍
...
-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
...
-
一面岩壁安装着众多的支点,选择不同支点可以形成多条攀登线路,各人身体条件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优路线。练习时可以先看别人的攀登路线,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一条最优路线,并锻炼自己的眼力发现、规划新的线路,在正式比赛时,是不能观看别人路线的,必须自己规划。这就要对自己的身高臂长、抬腿高度、手指力量等有较详细的了解。
...
-
三点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体姿势: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3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
手臂的动作:在人工岩壁攀登时,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
...
-
攀岩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通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
保护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上方保护: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
...
-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
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的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这种鞋鞋底有硬橡胶制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坚韧的皮革制作,鞋头较尖,鞋底摩擦力大。穿上这种鞋,脚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宽的支点上都可以稳固地支撑全身的重量。
在选购这种鞋的时候,
...
-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指点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
根据指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握、拉、攥、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象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
...
-
一、比赛在装有人工支点的岩石场地举行,岩面高度为15米,路线宽度为3米(不包括标志线)(按国际登联要求,岩面高至少是路线长的四分之三,如岩面高为15米,则攀登登路线长不得少于20米)。
二、比赛采用封闭式,比赛路线由定线员制定,裁判长审定。参赛人员在赛前不得以任何手段收集获取与比赛路线有关的情报资料。
三、
...
-
可以说只要是隔宿的登山活动就需要大背包,前人曾说[你的家就在你的背上,举凡吃的、喝的、用的、睡的所有家当都放在这么一个背包里。大背包依照外形可分为内架式(即俗称直式背包)及外架式(俗称铝架背包)两大类;直式背包主要依赖背包内部靠近使用者背脊的架子支撑、其内支架会随使用者骨骼而弯曲、只要打包得当,整个背包重心会随使用者移
...
-
山难的预防和救治,在整个世界登山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世界登联,亚洲登联,都在相关领域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别是登山运动较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登山组织一般都有相应的山难救护委员会,在阿尔卑斯山脉常年活动着专门的登山救援学校。大家都知道谈登山就必须谈安全,谈安全就必须有登山的救护组织,这是
...
-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和下降器两种。上升器原是德国陆军山岳师团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鸠玛尔(JUMAR),故又称“鸠玛尔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后继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高山登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渐为各国登山者用作通过危险地区时的重要自我保护装备。型式有钩式和片式
...
-
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1)拴马扣。国际上称“布林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2)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索。(3)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上的绳子绷紧。(4)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