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影响汽车养护业
    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人会发现车的动力比以前有所减弱,耗油量也高过以前,这时是否需要对汽车进行维修呢?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并不一定要对车本身进行维修,而是做一些保养工作,就可以有效的恢复发动机的工况指标,同时也可以降低耗油量,使汽车的各种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目前,一种新的养护方法—数据养护开始悄悄在汽车维护保养市场兴起,这种方法已经开始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什么是数据养护
    数据养护(又称IM养护)是很多车主近来常听到的一个新名词,其实与传统的养护方法相比较,数据养护的区别就在于数据管理。传统的修理保养过程,只是对油路、电路进行调整,缺乏对缸压数据的掌握。往往是哪儿出了问题,哪儿就换件修复,不太注重发动机各系统的内在联系,因此并不能将发动机的性能工况调养到最佳。而数据养护最关键的就是对于汽车发动机重要部件的数据掌握和调整。
    从汽车机件的构成来看,发动机系统是否能平衡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即气缸压力、燃油空燃比和点火时的火花强度,从这三个要素形象来看,就像构成人体的三个要素:食物、水和空气,人体只有在这三个要素在量上达到平衡时,才能保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样,发动机的这三个要素也只有调整到最佳状况时,汽车的工况性能才能发挥到最佳。
    要保证三要素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对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数据养护的重点在于对气缸压力、燃油空燃比和火花强度进行数据监测和调整,并长期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发动机的运作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当发动机运转达到最佳状态时,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耗油量,进而可以达到预测尾气污染、防止尾气超标的效果。
    这种养护方法从实践来看,还是颇有成效的,深圳的一位的士司机在行驶了6万公里后,百公里耗油量达到13升,远超过车体本身的耗油标准。在对发动机进行数据监测和调整后,目前该车已行驶了46万公里,缸压始终保持在12公斤左右,百公里耗油量也在8升左右。
汽车养护应改变观念
    一家较早引入这种养护方法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对于汽车来说,养护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时汽车出现问题未必需要进行修理,有效的养护可以使车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最佳的运作状况。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源可能都在于发动机受到了损耗,缸压降低,从而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而这时只要经过有效的养护,对发动机进行相关的调试,将发动机的数据调整到正常状况,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从长期效果来看,用于养护所花的费用远比潜在的维修费用要少得多,另外,低油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节省不小的开支。
    由于传统的养护工作过于简单,多数只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检查或是换换机油,不能有效的提高车体的性能。这种养护方法使大多数车主形成一种认识误区,认为修车的钱必不可少,而养护的钱能省则省。
    数据养护的方法源于美国的IM养护制度。IM制度是美国的一种尾气治理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对汽车发动机的三要素进行检测和平衡性养护,从而防止尾气超标。由于美国的环保要求相当严格,部分地区已开始实施欧4标准,因此这种养护制度已在很多州被立法,成为车主必须进行的一项保养工作。
    IM养护本身可以减少汽车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在美国广泛实施IM制度的情况下,从1980年到1990年10年时间里,全美的汽车维修厂减少了31·5万家,配有汽车维修的加油站减少了5000家,而从1985年到1995年期间,相关的汽车养护中心则增加了3·1万家。从长远来看,IM养护方法也是我国汽车养护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汽车维修业应当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以谋求长远的发展。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维修保养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引入各种各样的养护新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