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商务网,免费信息发布推广平台,您可以 [登陆后台] 或 [免费注册] 无忧商务网 | 企业黄页 | 产品库存 | 供求信息 | 最新报价 | 企业资讯 | 展会信息
黄页信息| 库存信息| 技术服务|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二手信息| 加工信息| 供求库| 报价库| 展会库| 代理信息| 保健| 生活黄页| 食谱| 网络黄页| 水族休闲| 人力HR| 招聘
首页>>生活网>>生活保健>>行-交通工具-机车资讯
哈雷摩托百年传奇

    时事造英雄。美国的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公司也许是世界上惟一一家未刻意下什么气力就成为传奇性公司的企业。 20世纪的历史本身塑造了这一传奇形象,在美国,整个20世纪下半叶甚至被称为“哈雷时代”。
    哈雷—戴维森公司正面临不小的威胁。统计表明:1980年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简称哈雷摩托车)拥有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而到2002年,它的大多数购买者却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如果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将来我们就只好去生产残疾人坐的轮椅了。”公司的领导人杰弗里·布莱斯坦不无幽默地说。
    尽管当今美国总统恰好已进入哈雷摩托车消费者的年龄段了,但他断然拒绝这一名牌摩托车。“我已经55岁了,像是到了该限制车速的年龄了。”乔治·布什去年在会见哈雷—戴维森公司人员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布什总统访问哈雷—戴维森公司并非偶然。2001年,当美国大多数汽车制造公司的利润降为零时,哈雷—戴维森公司的收入却增加了26%。每辆哈雷摩托车的售价平均高出成本4000美元。去年,美国有上千家企业破产,而哈雷—戴维森公司的销售额却增至33亿美元,利润达4.35亿美元。这些斐然的成绩自然博得了总统的青睐。
    “在最近16年里,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价值增长了10倍,英特尔公司的股票价值增长了70倍。前一个数字可谓无足轻重,后一个数字确实相当可观,不过同在这16年里,我们公司的股票可是增值了150倍呀!”杰弗里·布莱斯坦在去年年终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满怀激情且不无得意地说。
    按照布什总统的话说,哈雷—戴维森公司创造了真正的奇迹,它制造的“无与伦比的美国摩托车”征服了全世界。
    搭上军火工业的快车
    当然,奇迹原本也可能不会发生。 20世纪初年,全美国有300多家制造摩托车的公司。由威廉·哈雷与沃尔特和阿瑟·戴维森兄弟俩共同创办的这家很不起眼的公司,当年几乎被林林总总的同类企业给湮没了。
    1902年,哈雷和戴维森兄弟以法国De Dian公司出产的一种摩托车为基础,“攒”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全部机件是在威斯康星州米尔沃基市郊的一个汽车库里手工制作出来的。譬如,该车的化油器就是利用一个旧罐头盒改装而成的,汽油则是从隔壁的药店里买来的。经过千辛万苦造出的这辆摩托车,充其量也就是一部装上了发动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不超过7英里(11公里多),连小山坡也不能爬。然而,制造者们却是欣喜若狂,第二年,他们就去注册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
    改进这种摩托车的努力不断取得成功,不久之后就有了第一批买主。1905年,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在芝加哥举行的摩托车比赛中以19分零2秒跑完15英里的成绩一举夺魁,从此声名鹊起。
    1920年在全球共售出2.7万辆哈雷摩托车。作为广告,哈雷—戴维森的字样开始出现在球衣、高领绒衫甚至妇女的外衣上了。这时公司已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户,其中之一便是美国军队。不过到了大萧条时期,整个美国的摩托车工业差点全军覆没。在几百家生产摩托车的公司中只有两家——印第安公司和哈雷—戴维森公司——逃过了劫难而幸存下来。究其原因,很简单——它们生产的摩托车的买主是美国军队和警察。不过,销售量也大为萎缩,1933年,哈雷—戴维森公司总共才售出6000辆摩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哈雷—戴维森公司再次搭上军火工业的快车,战争促进了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美国政府与它们签订了多宗数额巨大的购车合同,让它们为盟国供应军用摩托车;美军本身对摩托车的需求量也很大,以致在国内市场摩托车几乎绝迹了。不过,头脑机灵且颇具远见的威廉·哈雷及早利用了他在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关系,获准在国内市场销售一定份额的产品。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印第安公司,为了追求利润而把产品全部供应了军队。其结果是,哈雷—戴维森公司保存了它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和品牌的知名度,而印第安公司几年下来就被人们忘却了。无法无天的“天使”
    在战场上,哈雷摩托与美军朝夕相处,已成为这些军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战场归来后,年轻的美国军人突然觉得,自己曾经为之而战的所谓“美国理想”压根儿就不存在。现实中的美国,有的是令人生厌的说教和清教徒式的习俗,而且一切都彻底商业化,充满浓厚的铜臭气。他们在和平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骑上摩托车奔赴新的战场——向“发了霉的美国社会”宣战了。
    正是在1946年,被称为“地狱天使”的一支著名的美军航空兵大队被解散了,飞行员顿时全失了业。于是,他们穿上带有飞行员徽记的皮夹克,跨上军用哈雷摩托车,浩浩荡荡进城造反了。“我们被出卖了。我们曾经是英雄,但如今谁也不需要我们了。”喝得醉醺醺又怒气冲天的军人进城寻衅闹事,惊醒了昏昏欲睡的美国社会,也使全美国人感到恐慌。
    1947年,“造反派”们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在加利福尼亚的两个小城,他们接连数日骑着哈雷摩托车得意洋洋地在大街上呼啸穿行,随心所欲地闯入商店和咖啡馆,砸烂橱窗,捣毁店堂。市民们惊恐万分,纷纷躲进家中,不敢出门。国民卫队只是在消防队的帮助下,借助高压水枪才制止住这场动乱。
    一位市府官员称这些闹事青年为“不法之徒”,而美国摩托车协会公开发表声明,与他们划清界线,说这种流氓无赖在摩托车手中是仅占1%的一小撮。闹事的摩托车手迅即做出反应:第二天,他们的皮夹克上便出现了“不法之徒”和“1%”的字样,以示抗议。
    媒体也介入了。《时代》周刊在头版登出一幅大照片:一名酩酊大醉的青年骑在哈雷摩托车上,周围是一大堆空酒瓶。电影家们也抓住这个新形象,拍出了一部反映摩托车手生活的新影片《野人》,由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主演,片中的所有角色都骑着清一色的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
    哈雷摩托车,以其纯金属的坚硬质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门所带来的轰响,让战后迷茫的年轻人发狂,他们在哈雷那里找到了精神家园。为了与狂热、叛逆、不羁的风格相配,他们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毛边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身体文上哈雷的标志,纵马驰骋般呼啸而过。这副装备后来逐步完善,成为浓缩了激情、自由和狂热的一种精神象征,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哈雷迷。美国媒体都乐此不疲地报道全美四大摩托车俱乐部的新闻。
    当年,只有哈雷摩托车的拥有者才有资格被称为“摩托车手”,驾驶其他牌号的人只能被轻蔑地称做“骑摩托车的人”,甚至还形成了私下里“修理”骑非哈雷摩托车的人的黑规矩。哈雷摩托车手们在路上一看到不顺眼的杂牌摩托,便立刻把它抢夺下来,用绳索套在自己的摩托车后,拖着它在大街上兜风取乐,然后往车上撒尿,再把它吊到树上,过些日子甚至干脆浇上汽油付之一炬。
    哈雷—戴维森公司吓坏了。哈雷牌摩托车与流氓、无赖、匪徒的形象纠缠在一起,把购车的顾客都吓跑了。于是公司领导赶忙与那帮人划清界线,但他们做得非常谨慎,以免得罪了自己产品的基本消费群体。再说,这帮摩托车手们总喜欢摆弄和改装车子,因而也帮了公司不少忙。譬如,在珍珠母颜色的喷漆中加入一点金属粉末,使哈雷摩托车呈一种特有的金属光泽,便是车手们首先想出来的。
    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实际上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哈雷—戴维森公司敢于生产已经部分老化了的产品。反正那帮非哈雷车不买的青年车手们自己会去再做改进。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价廉物美的日本摩托车充斥美国市场时,哈雷—戴维森公司再也不敢固步自封了。
    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四家日本公司是主要竞争对手,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量抛售外形酷似哈雷,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摩托车。
    这一切再加上哈雷那不雅的名声使公司的利润一落千丈。哈雷公司与竞争对手进行了10年的苦斗,但产品的质量始终未获重大改进。
    日本摩托车对美国的出口持续增长,造成哈雷—戴维森公司巨额亏损,濒于破产。1969年,为寻找财源,公司把控股权卖给了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当时公司的资产总值为4000美元,不到现今资本总额的1%)。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未从此好转。
    1981年,包括现任公司领导人杰弗里·布莱斯坦在内的30位高级经理人,把控股权赎了回来。之后,他们直接向美国总统行政当局呼吁,要求采取关税保护措施,挽救这家“美国传奇公司”。1982年,里根总统决定对进口摩托车征收高额关税,同时公司本身也全力以赴开发新型产品。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哈雷—戴维森公司夺回了失去的阵地,重新获得了美国摩托车行业领军人的地位。1988年,公司已占有美国摩托车销售市场54%的份额。后来,里根将此称为“真正的美国成功史”o
    从1985年起,哈雷—戴维森公司的产值每年增长13%。此中功劳最大的当推那位布莱斯坦。当年他就是一位真正的摩托车迷,他花了整整8年的功夫,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改进哈雷车的发动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986年,哈雷—戴维森公司的股票上市。从这年起,公司的利润平均每年增长37%。今天,该公司已占有56%的美国摩托车市场。公司员工总数仅4700人,而年产摩托车达24.3万辆,况且其中几乎一半是每辆价值1.5万美元的大功率重型摩托车。另外约有30%为豪华型高档摩托车,配有车载计算机和高级音响设备,这种车价值在2.2万美元以上。其余为体育竞赛用的轻型摩托车,每辆售价也在8000美元左右。
    去年,哈雷—戴维森公司与Porche公司合作,造出了带有液态冷却系统的发动机。这可是摩托车工业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此前的100年历史中,哈雷摩托车的发动机都是用空气来冷却的。公司在2001年10月就已生产出这种改进型的摩托车并投入了市场。
    “这不只是一种革新,”杰弗里,布莱斯坦说,“这是向全世界做出的一种特殊的宣示,表明2003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创建100周年纪念仅仅是公司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公司历史的终结。”
相关资讯
类别浏览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