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日常保养和技术保养
    摩托车的日常保养又叫做行车前后的例行维护。其主要内容有:行车前的检查,行车中体会观察和行车后检测维护。
    摩托车技术保养的主要要求是:一级技术保养、二级技术保养、三级技术保养。
    一级技术保养:
    一般来说在日常保养的前提下,摩托车每行驶1000公里之后,就应及时地进行一级技术保养。其主要项目有:
    1、将工作一段时间的热发动机熄火,待其降温后,再重新起动,查看化油器工作的均匀性,台速的高低,必要时进行调整。
    2、把发动机起动后,用支架撑起后轮,将挡位从空挡依此向高挡排进,然后再从高挡回到空挡,以此检查变速器和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如发现加速或减速性能不佳,应找出原因。
    3、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化油器,并用洗净剂或汽油对其内部进行清洗,除去油箱滤网和油开关沉淀器的污物。
    4、卸下蓄电池清除池体特别是接线上的灰尘污垢,检查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的高低。
    5、卸下火花塞,清除塞体上的污物及两极上的积碳,调整正/负极的间隙(0.6-0.7毫米)
    6、观察分电器的工作情况,根据需要按标准要求调整白金接点间隙(一般为:0.4毫米)并清除积碳。调整点火时间的顺序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前提”;逆时针为“延迟”。
    7、用长杆起子旋下发动机气门盖,用千分尺检查气门间隙;标准间隙为:0.1毫米。
    8、检查变速器油箱及后传动装置的滑油量,必要时需按标量、标号对其进行添加或更换。
    二级技术保养一般是在摩托车行驶2000-2500公里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1、检查前叉有无变形及其与车架头的固定情况;检查方向把、方向柱、前叉横向和纵向摆动间隙及前后减震器功能情况,根据异变情形进行调整;检查发动机缸体及排气管消声器有无松动,以及整体的其他主要部位有无异常情况。
    2、检验制动机构功能,拆下前后制动装置,用气油洗净制动盘和制动碲块,并对磨损严重的制动衬带应及时更换。之后应调整制动手柄和踏杆的工作行程,试刹合格后方可使用。
    3、调整气门间隙和分电器白金接点及火花塞两极间隙,并清除污物及积碳。
    4、擦开化油器用汽油清洗内外污物,然后用气筒吹通所有油管、油孔,重装时要进行调试。
    5、卸下发电机,清除机体上的脏物灰尘,抽出机芯检查,发现电刷高度低于尺寸时应更换。
    6、测听喇叭发生情况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试调试接点螺丝或更新。
    7、测试离合器离合情况,若有打滑、离合不佳应拆下进行清洗和调整。
    8、清洁蓄电池,检查电解液水平面的高度是否标准,检查有无漏电/短路/电极板穿通现象。
    9、查看变速机构和后轮传动装置的滑油储量,更换内装的滑油,紧固螺栓螺帽。
    10、用气压表测量车轮的充气情况,检查车轮轮圈、条幅钢丝有无变形、松动、断条等。
    11、紧固车身所有易松动部位的螺丝、螺栓、螺帽等。
    三级技术保养也叫第三阶段保养,是摩托车的最高一级技术保养。三级技术保养一般是在摩托车行驶满4000公里后进行。
    三级技术保养必须以二级技术保养为基础,对摩托车做三级技术保养时除按二级技术保养的项目和要求外,还有以下两项保养内容:
    1、卸下发动机拆开气缸盖,解体缸内部件,清除气缸、缸盖、火塞顶、火塞环槽等部位的积碳,检查气门密封度,若发现密封不严应研磨气门或“镗缸”。
    2、清洗全车,根据情况对车体进行局部或全局性喷漆装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