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跑垒
    当发生妨碍跑垒时,裁判应宣布或作出「妨碍跑垒」的手势(SIGNAL)。
    相关说明如下:
    垒上跑者或跑向一垒的打者,受到没有拿球或没有处理球的野手妨碍时,裁判应宣布「比赛暂停」(双手高举),然后判定野手妨碍跑垒。在这种情况下,垒上跑者可以至少进一垒,而裁判也可根据情况,判定垒上跑者如果没有受到妨碍时,可到达的垒上。
    例如:一垒有跑者,打者击出右外野安打,右外野手为了阻止跑者跑向三垒,而将球传向三垒,此时跑者通过二垒后,在冲向三垒的途中和游击手(没有处理球)相撞,裁判当场判定游击手妨碍跑垒,跑者可以直接上三垒。至于打者除了因为安打可以上一垒之外,裁判也可以根据如果没有妨碍的话,可不可以到达二垒,如果可能,则打者上二垒。
    另一种情况是属于封杀时的妨碍:
    例如:一垒有跑者,打者击出一垒方向滚地球,一垒手接球后企图传二垒封杀跑者,但此时打算跑向一垒补位的投手却和打者相撞,裁判当场判定「投手妨碍」,除了判定打者上一垒之外,也根据妨碍跑垒是否在二垒封杀之前发生,如果是在封杀之前妨碍,那么一垒跑者上二垒;反之,则跑者被封杀的事实即成立。
    另外,当发生妨碍同时,其它野手暴传,那么被妨碍的跑者可以进垒之外,其它跑者也可以根据情况进垒。
    例如:一、三垒有跑者,打者击出游击前滚地球,游击手接到球后传本垒造成夹杀,在夹杀过程中,游击手将球暴传至观众看台,而捕手也阻挡住跑者的跑垒造成妨碍,此时除了三垒跑者因妨碍回本垒得分外,原本一垒的跑者也可以因为传球进入观众看台而上到三垒。
    发生妨碍跑垒,而比赛场上动作继续进行时,被妨碍的跑者可以冒险抢攻更多的垒,但如果被触杀时,那么出局是要成立的。
    例如:跑者攻占二垒,打者击出左外野安打,左外野手传本垒过高,形成暴传,打者通过一垒时和一垒手相撞,虽然主审已作出「妨碍跑垒」的手势,但打者因为看到左外野手暴传,所以他在通过二垒后,继续奔向三垒,但是在三垒前被捕手的回传球给触杀,由于裁判认为妨碍跑垒只能上到二垒,所以三垒的触杀是成立的。但如果是打者通过二垒后,安全上到三垒,那么打者当然可以停留在三垒。不过不论哪一种情况,原来二垒上的跑者回本垒得分都算。
    另一个例子是漏踩垒包的情况:
    例如:打者击出中右外野深远的安打,但漏踩一垒垒包就跑向二垒,而在通过二垒后和游击手相撞,裁判认定妨碍跑垒,所以判决打者上到三垒,但守备队却提出「促请裁决」打者未踩一垒垒包,此时只要促请裁决成立,上三垒的打者就要被判出局,因为妨碍跑垒和漏踩垒包是无关的。
    三垒跑者企图冲向本垒,不管是否强迫取分战术或是盗垒,捕手在球未进本垒前,就提早冲出接球,或是一、三垒手为了防止对方战术而离开手备位置跑到本垒前,这时捕手和野手站在本垒板或本垒板前或碰触到打者或打者的球棒时,应该被判「投手犯规」,打者因妨碍获判进一垒,而三垒跑者回本垒得分,此时属于比赛停止球。
    【注】规则上因为没有捕手及野手站在本垒前的犯规条文,为了判决三垒跑者回本垒得分,所以使用「投手犯规」。但虽然使用投手犯规条文,除非是双盗垒,或是被迫进垒,否则垒上其它的跑者不能因此多进一垒。
    有下列情况时,跑者判出局:
    除非是为了避免妨碍野手处理球,否则跑者为了躲避野手触杀而跑离垒线左、右两侧三呎以上时,将被判出局。
    【注】所谓「垒的三呎线」是指以垒线的中心为基准,左右各三呎,即六呎宽度带的区域。
    跑者放弃跑垒而离开垒线,将被判出局。
    例如:不死三振时,打者放弃跑垒而走进球员休息室时,将被判出局。又如一、三垒跑者误以为被触杀而走回球员休息室,当走到一段距离时将会因为放弃跑垒的理由而被判出局。
    已踏上一垒的跑者,以为比赛已经告一段落不再继续,而离开原来的位置,走回球员休息室或准备守备,将被判出局。
    例如:九局下半双方一比一平手,一人出局,一垒有跑者,打者击出全垒打,一垒跑者踩二垒后,以为比赛已经结束而走回球员休息室,将因为放弃跑垒而被判出局,不过打者只要按照顺序踩垒,全垒打还是照算。但如果是两人出局时,则该全垒打的得分将不算。
    跑者故意妨碍野手传球或妨碍正在处理球的野手,不管跑者是否故意,将被判出局。但如果跑者是站在垒包上,除非是故意妨碍,否则不会出局。
    【注1】在无人出局或一人出局时发生跑者妨碍,除跑者出局外,打者也将被判出局。但两人出局时,只有打者被判出局。
    【注2】在三垒与本垒之间夹杀的跑者因妨碍而被判出局时,虽然后面的跑者在发生妨碍之前已经进占三垒,但这个占据三垒视为无效,必须退回原来的垒上。例如:二、三垒有跑者,而三垒跑者在本垒前被夹杀,原来的二垒跑者利用夹杀过程上到三垒,但之后发生妨碍,此时跑上三垒的跑者必须退回二垒。又于二、三垒间被夹杀的跑者因妨碍被判出局时亦同。但是,跑者占据一、三垒,三垒跑者在三垒与本垒之间被夹杀,因妨碍被判出局时,一垒跑者若于妨碍发生之前占据二垒,则视为有效的占垒。
    比赛进行中,除了打者可以跑向一垒时冲离垒包,其它的跑者一旦离开垒包被触杀时,将被判出局。不过野手要触杀跑者时,必须手中或手套中确实握球,如果因为触杀跑者而导致球落到地上或在手上弹跳时,都不算触杀出局。
    另外,如果是场上垒包(包括本垒板)没有固定好,以至于跑者冲垒时把垒包踢离原来的位置,此时防守的野手对跑者的任何触杀动作都是无效。
    【注】在打者还没有到达时,垒包就因故脱离,此时跑者只要踏在原来的位置就可以了。
    界内或界外球被接杀后,跑者要往前推进,必须回到垒上踩垒(履行再踩垒)后才能开始起跑。如果跑者在回到垒上的途中被触杀,将被判出局。
    另外,擦棒球被捕手接住时,跑者不需回垒就可以直接盗垒。但如果擦棒球没有被捕手接住,就视为界外球,此时属于比赛停止球,跑者必须回原垒。
    打者击出滚地球往一垒跑,垒上的跑者有义务向前进垒时,防守的野手只要在其上垒前拿球触身体或垒时,即可完成触杀出局动作。但如果是打者先出局,原先在垒上的跑者没有必要往前进垒,假如没有持球触碰身体,都不算出局。
    另外,当一垒跑者已经上到二垒,如果因故而返回一垒,在这种情况下,跑者将不被承认已踏过二垒。例如:一垒有跑者,教练下达打带跑战术,打者击球的同时,跑者往二垒冲,在到达二垒后,才发现打者击出的是飞球,为了怕被接杀造成双杀出局,因此跑者赶紧折返,结果飞球并没有被接到,此时野手把球传向二垒造成封杀出局。虽然跑者曾经踏过二垒,但因自行折返,所以在规则上视为无效,封杀成立。
    打者击出的界内球,还没有碰触内野手之前被跑者碰触,不管跑者是否故意,都判出局。
    相关说明如下:
    两位跑者都是在内野手之前碰触界内球,那么先碰到球的跑者出局。
    被裁判宣布为「内野高飞球」的球碰触在垒包上的跑者,不算出局,只有打者出局。但如果跑者离开垒包,碰到内野高飞球,那么打者及跑者都出局。
    界内球还没有碰触内野手之前,先碰到垒包后反弹碰触到跑者时,跑者出局,此时属于比赛停止球。
    界内球通过内野手后,碰到垒包后碰触到跑者,而其它内野手有机会接球时,跑者不算出局。
    界内球碰到垒包,反弹到界外碰触到跑者时,跑者不算出局 ,比赛继续进行。
    无人或一人局,打者故意妨碍准备触杀本垒之跑者的野手(包括捕手),跑者判出局。如果是两人出局,打者判出局,得分不算。但万一是三垒跑者冲到一半又折返三垒时,捕手虽然受到妨碍,跑者仍不被判出局。
     相关规定如下:
    采取强迫取分时,打者踏出打击区企图触击而妨碍了捕手,除了判三垒跑者出局外,也视球有没有碰到球棒来判定好坏球,碰到球棒时球数不计;没有碰到球棒时,通过好球带即为好球,反之,则为坏球。
    打者妨碍的同时,又把球击出去,三垒跑者不算出局,只退回到三垒,而判打者出局。
    跑垒时(包括全垒打、暴传或弹跳到场外的安打),后面的跑者超越前面的跑者,则后面的跑者出局。即使因为场上状况必须逆向跑垒时,后面的跑者也不能超越前面的跑者,否则出局。例如:一、二垒跑者误以为安打而向前跑,结果发现被接杀时而折返时,原先在前面的二垒跑者不能超越一垒跑者。
    跑者进垒后,为了混乱守备球队守备动作而逆向跑垒时,裁判应该立即宣布「比赛暂停」,并判跑者出局。
    【注】击出内野滚地球的打者为了避开一垒手的触杀,在不跑离三呎线的情况下可以逆向跑垒,不过一回到本垒上就要被判出局。
    打者击球后直线跑向一垒垒包,有几种情况会被判出局:
    没有马上回到一垒。
    企图往二垒冲,却被触杀时。
    走回球员休息室或准备守备,而被野手提出「促请裁决」。
    发生以上三种情况判打者出局之前,只要三垒跑者先回本垒,得分都算。
    跑者跑回本垒没有触垒,捕手可以持球触杀完成触杀。但如果跑者走回球员休息室,捕手(或其它野手)可以持球触本垒板,向裁判提出「促请裁决」的完成出局动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