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古瓷亦风流
    一、什么是残缺古瓷
古陶瓷的存世量已经不多,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名瓷佳品极其稀少,全价格高昂,令人惊叹!一般的百姓在经济上力不从心,有的人却偏又喜爱收藏古瓷,笔者建议可以从收藏民窑古瓷、伤残古瓷入手,必能获益非浅。“古瓷是宝,文物无价”。古陶瓷是进入19世纪以来,成为升值率最高的投资领域。那么什么是伤残古瓷呢?任何一件文物,由于它是历史的遗物,所以其本身就必然包括伤残品在内,况且陶瓷的性质具有硬脆易碎的弱点。所以除了出窑、包装后从未开启的“库存货”之外,即使是传世品中完好无损的,也会留上使用之后的痕迹。有的是在使用或地藏中受到损坏,而成为伤残古瓷。所谓伤瓷,顾名思义即受伤之意。如划伤、凿伤、凿坑、崩釉、伤彩、轧口、冲口、磕伤、磨釉、脱釉、窑裂、腹伤、磨足、磨款、磨嘴等。所谓残瓷,即残缺瓷,如折断、破碎、夹扁、损耳缺腿、缺手。至于一些重度破坏,丧失器形者,则不能为伤残古瓷器,只能作为古瓷的碎片。
    二、哪些古瓷具收藏投资价值
物以稀为贵,以珍为贵,以奇为贵。一件古瓷既有历史价值也有商品价值。一件完整的古瓷自然要比一件伤残的古瓷要珍贵了。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如果你拥有的伤残瓷,能够填补某一历史时期的空白的话,则其商品价值要比传世量大的窑器就更为珍贵了。
伤残古瓷的含金量就在于:
其一,收藏伤残古瓷能够保值。古瓷是历史的遗物,是无法再生产的,损坏一件就少了一件,更由于它具有硬脆的弱点,所以伤残的存世量要比完整的量要大的多。而且伤残瓷通常受人歧视,视为“垃圾”、“废品”,因此在市场上价格低廉,能够为百姓的经济力量所接受。但随着收藏队伍的日益急剧壮大,随着岁月的变迁,收藏爱好者的目光和兴趣,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即官窑瓷价格更加高昂,民窑完整器也难寻觅,这时伤残古瓷将受到真正收藏者的青睐。因此只要收藏者看得准,不“打眼”善“拣漏”,那么收藏伤残古瓷就可以升值。倘若你善于“拣漏”,购得一件具有研究价值或艺术价值的陈设器,或稀罕的日用餐具,或者能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空白的“空白期”的署年号款器,则无论是官窑或民窑都能获得不断升值的价值,其含金量自然很高。笔者在地摊上购得一只龙家窑大盘,圆径为31.5cm,口径4.5cm。大盘正面中心有个“寿”字,胎色白中带灰,釉色显梅子青,玉质感很强,看上去宛若青玉,釉层厚润光泽,釉层中可见大小不一的气泡,呈莲瓣形大盘背部也成莲瓣形,足底心饰灰白色的釉,着釉处显露出火石红斑。圈足底部积釉处,玻璃质感更强,青翠欲滴,令人喜爱,该盘原盘心处有条头发丝粗的痕迹,经修补后基本上完美,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享受,应为明代龙泉窑大盘。当时购价为500元,如今应该大有升值。其二,时至今天,伤残古瓷价格看涨,已经开始显露端倪。虽说同类作品尚未登上拍卖会,但是相信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因为人们对收藏伤残古瓷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据报载:一块手掌大的明代水宣瓷片有千余元的价值,一块5厘米直径的明洪武釉里红盘底,也有几千元的价值 。所以收藏品种较好的伤残古瓷是含金量较高,可望获得丰厚的回报,收藏古伤残瓷正处于一种萌芽状态。如有一双慧眼,能够“拣漏 ”那是一件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三、怎样进行残缺古瓷收藏
初涉古瓷收藏的爱好者,首先是要收藏真品,防止赝品,如今市场上各种伪品比比皆是,在古瓷市场上同样存在假冒真品的赝品。有的古玩商人,故意将新仿品作旧弄残,设圈套骗钱,如自已一时无法明辨时,可请教行家里手参谋一下,否则既损失钱财,心绪也不好,产生对收藏古伤残瓷失去信心。其二,收藏伤残古瓷要买精品,如宋代的官窑、钧窑、汝窑、哥窑、龙泉窑等名贵瓷中的伤残器。元代明代青花瓷中的伤残瓷。清三代高档瓷中的伤残品,以及其它填补断代或窑口瓷料 “空白期”、署年款器等珍稀品,市场中数量大,常见品则不宜选购收藏。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可望能够修补好的古瓷,如果伤残程度太大的,就没有收购的必要。其三,要有经济头脑,要讲究“价廉物美”,要摸清市场价格行情,善于还价,此类伤残古瓷一般卖主叫价不会过高,只要还价适中,使卖方略有赢利就会出让,总之,收藏伤残古瓷可以获得乐趣,陶冶情操,也为未来升值获取丰厚的回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