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收藏
    人民路上有一条曲尺形的小街,每到周日清晨,小街的两边旧货摊一字排开,人头攒动,地摊上杂放着旧瓷竹刻、像章古画、牙雕老玉、旧家什……看得你眼花缭乱,古玩摊上有真品,但大多数是赝品,“克隆”的,做旧的鱼目混珠。觅宝人中也不乏文人雅士有来淘宝的、有来“拣漏”的,也有来练眼力的,日久天长也有练出鹰目的,藏家老手大都是从地摊上走过来的。
    去年夏日,我也来逛街练练眼力,一路浏览扫视,只见前面一个摊位围了一圈人,众人的视线聚焦在一个有盖瓷罐上,摊主有言在先:“破相的,半送半卖,三角五分(古玩行话实为三十五元),完好的好卖到壹元式角呢。”众人传递过目,一看瓷罐上有裂痕都摇头摆手放还原处,其中有一位人称“老法师”的胖汉手摇折扇,大汗淋漓侃侃而谈:“要是窑裂还可以,可惜碰裂了,还打上“补钉”,格是一个铜钿也不值了,也无啥收藏价值了,遭来了摊主的“白眼”。我叫摊主取来,细细审视,此罐不大,十指围合,盖、罐上有手绘的粉彩风景:远山近水,岸边桃红柳绿,山坡草亭、彼岸淡出远山的倩影,湖中一叶泛舟,画技也可以,瓷罐下端有半圈裂缝成一线,补上了十几枚“铜钉”泛着铜绿,犹如在五线谱的横线上镶嵌着一枚枚上下跳跃的音符在画境中穿行……心中暗喜!瓷罐的底部没有印鉴,但也有六七十个年头了。我决定买下,还价壹角,摊主不允,在一旁的“老法师”发话了:“可以了,破相格,卖得脱就算赚了,大清老早搬上搬下侬练身体啊!”摊主语塞,经讨价还价最后我以壹角贰分购得。“老法师”在一旁戏谑:“蛮好格,就算买一只完好的盖头,盖罐还可以放放油盐酱醋,蛮实惠格。”引得众人哄笑。我说:“完好的瓷盖罐我家里有,平时放放鸡蛋、绿豆之类食品,今天这只破相的盖罐是买回去收藏的。”众人一愣。我买的是盖罐上的“补钉”,众人一呆,我又说:“现在还看得见补碗的手艺人吗?这只瓷罐上的‘补钉’已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了,足以收藏。”众人又一惊,半晌才还过神来恍然大悟!在一旁的“老法师”惊叹道:“老先生独具慧眼,一语惊人。”我忙说:“老法师见笑了,各位也具慧眼,见仁见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说完一笑捧罐而归。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生活的提高,补碗手艺人已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有位摄影记者因没能抢拍到补碗补锅手艺人的“绝活”而感到遗憾呢!瓷罐上的“补钉”也印证了一段流逝的历史。人弃我取,这不是视觉角度的不同,而是思维角度的不同,虽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却在收藏的理念之中,记得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哲言:“我们的眼睛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