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藏品中的价格定位
    在收藏过程中,对藏品的价格定位,始终是集藏者最敏感的话题,而判断藏品来日的价值走势又如何花最少的投资的购得同样藏品,且不被集藏者所注意。
    同一币品且各种网站不同,实为网主所外地域不同,或者说各自币品的来源不同,这中间有转手环节的多与少不同,各自所投入的资本及费用的不同,或某个币品种各自量多量少而无所谓售出与否的不同等等。都会导致各种收藏品各刊价的优寡差别,对此,集藏者大可不必咋舌,尽情选择能接受的价就是。
    作为收藏投资,或自诩为研究与投资二不误的,风险必定与利益同在。盲目叫这价高,叫那价高的,如果藏品看跌,跌去的恰是已拥有的币品,大概也会扼腕叹息,不是个滋味。钱币(纸币、硬币、纪念币、纸分币)、国库券既然被认同是藏品,也就该与商品有本质的不同,也就较难定价,也就重在来日的价值。物以稀为贵永远是藏品价值所在的永恒真理。如不是,藏品与商品混淆,无缺度而言,到处可随手而就,全部都一统价格,也还称之为“藏品”?
    正因为稀缺度的存在,正因为有了相应的价格。于是乎,在十年八年之前,就已收藏钱币的品种得以陆续面世。试想,你今日的收藏目的之一,何不同样为了来日的回报。纵然,稀缺度的存在,不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但事实已证明,钱币某一品种不仅限于某一地区单个发行,而是多个。从而导致各刊、各网站之间的价格比,足以使收藏者有多向的选择。也多少抑制了囤货积币者可能性减少。你囤积,你今日守住的是“金山”,不定明天变成了“铁山”。由此,注重现实,看价优的选择永远是唯一的标准。
    由于藏品与商品的不同,也就造成许多刊价的不同。作为收藏者,且又在最后冲刺阶段,难免遇到紧号且价高的问题。其一作壁上观,其二多方探价,选而择之。特别是初涉钱币的藏友,如何降低成本,化最少的投资获得同样的藏品,很有些学问。依本站之见,是横向比较,纵深发展。横向比较,也就是多站相比,所得某站的平均价最低者为首选刊。再据其刊价的优势何在,如单购价低?还是购组币合算?从集第二、三版人民币、纪念币来讲,本来就早已明确是以求全套为终结,不是求单个而组成的某一系统。因此,东挑西,零星单购实不足取。此结果是,浪费了时间,花费了精力,来往信复还得耗资多多。
    有了横向比较,通过首次购币之后,便可纵深发展。此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双方的合作,相间的熟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也就可能会进一步得到体现,至此,你所得到不仅是品种多,也定会是价优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