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商务网,免费信息发布推广平台,您可以 [登陆后台] 或 [免费注册] 无忧商务网 | 企业黄页 | 产品库存 | 供求信息 | 最新报价 | 企业资讯 | 展会信息
黄页信息| 库存信息| 技术服务|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二手信息| 加工信息| 供求库| 报价库| 展会库| 代理信息| 保健| 生活黄页| 食谱| 网络黄页| 水族休闲| 人力HR| 招聘
首页>>生活网>>生活保健>>乐-兴趣嗜好-收藏
唐碑字辨

    唐代碑碣文字中的通假字
    何谓通假字?辞书解释说,用其他音近的字,用来假借于本无其字的字。
  六七千年以来,姑且从史前陶文算起,方块汉字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才由不同形体逐渐成为方块形体,字数也由少到多,字义也由一字多义到各有其明确的含义。当字少,不够使用时,便出现一字多义或假借使用。所以,愈早,通假字愈多。
  通假字以战国、汉初为最盛。当时正是国家统一、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之际;也是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体,即方块汉字基本上成型之际。通假字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文化发展而汉字满足不了需要的状况。
  据粗略统计,出土于银雀山汉墓的汉竹简《孙子兵法》,有通假字57个,而经后人整理的宋本仅有八个。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共11000多字,通假字160多个。笔者抄录和阅读的300多万字唐碑碣文字,常见的通假字大约300多个。可见,唐代的通假字,比汉代大为减少,而且多是沿用古人的。
  中唐诗人刘禹锡《秋萤引》,有“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辨鲁鱼”句。鲁与鱼、亥与豕,篆文字形相似,故将抄 写、刊印中分辨古文字的真伪,称为“鲁鱼亥豕”。成君妻刘尚墓志沿用古篆字,将鲁作鱼,“岂独鱼(鲁)恭之美”。大也是古太字,唐碑中照写。杨陶墓志“爰自少年,甫游大(太)学”,贺兰敏之墓志“司元大(太)常伯”,窦说墓志“绛州大(太)平县”。也有将大写作太的,如吴续墓志“太(大)舟卿,梁无量墓志“魏文侯少子毕封太(大)梁王”。
  又如王字与玉字,古篆体二字相似。《广韵•说文)云:篆体王作王,玉作王,隶加点以区别王与玉。所以唐亡宫九品墓志有“空燃王(玉)釜”,樊襒墓志“兰芬王(玉)炳”,路昭墓志“式光王(玉)度”。
     辨别唐碑碣文字通假字的确切含义,关键是查明字义。唐碑中闲与间通,王玄墓志“周隋之闲”,闲当为间;尉迟敬德墓志“凝闲气於神岳”,当为闲,而非间。唐碑也常将简作  ,用于简札、简册、简牍、湘简、简易,当为简。再如簿常作薄,如“主薄”、“卤薄”、“薄领”,应为簿;但“薄德”、“薄言”、“林薄”,不能作簿。至於“薄伐”,也要看用於何处;用于征伐,为薄伐,用於官簿阀阅则是簿。榭与谢通,但凋谢与台榭其义不同,要看用於何处。王韵墓志“花随风以榭树”,当为谢,非台榭的榭。唐碑中多将钟作锺,但在“锺磬”、“鸣锺”、“锺鼎”、“击锺”等为钟,而“实钟门庆”、“夙钟恩庆”、“锺仪”、“锺期”,当为锺。唐碑中修与茬常互用,但“束茬”不能作“束修”。
  木旁作扌旁,也是唐碑通假字中常见的。据清钱大昕云:汉碑木旁作扌旁,为隶体之变。但断定它在某处是木旁还是扌旁,还要看字义。杨恭仁墓志“典综抠机”,当为“枢机”,而□志远墓志“抠衣负笈”张善墓志“三星候後梅之期”,则是扌旁而非木旁。
  当时的通假字,有的字有多数的字法,也有少数的写法。发展的结果,少数与今相同的写法取代了原来多数的写法。如丘垄,多数作丘陇,少数作丘垅(垄)。猿字一般作猨,丁范墓志作“腾猿”。多数将玩作翫、节作莭,李画墓志作玩、作节。一般将实作寔,医作■,王时邕墓志作医、实。一般作俳丝,田厚墓志作徘徊。其所以少数写法取代多数,主要是字义更加准确。
  此外,用当时通常使用情况作标准来衡量,有的字虽然音同或音近,但各有明确含义,已为公认而分别使用,仍有个别人相互混用,不能视为通假。如将忠写为中,将久写为九,将士写作事,将群写作郡,凡此等等,该是音近之误。                                 
    关于唐碑别字
    方块汉字独特的书写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十分复杂。为了辨认它,从古迄今有过许多著作。且不说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大量的字典和浩瀚的金石著作,单是辨认碑碣文字的,从宋洪适的《释隶》,到今人秦公的《碑别字新编》,就有许多种。赵之谦、罗振鋆、罗振玉、罗福葆以及秦公,都将碑碣中的某些字称为“别字”,似乎值得商榷。
  何谓“别字”?别字是因形近而误为他字,别音之转,也就是白字。顾炎武在《日知录•艺文•别字》中,转引《后汉书•儒林•尹敏传》:“识书多近别字。”他还以山东人刻书,将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壮月”(即八月),误刻为“牡丹”为例。可见别字一词,东汉就有,相沿至今。但根据别字的含意,将古人书写的字,凡笔画与以后乃至当今笔画不同者,均称为别字,似需斟酌。
  唐人书写的许多字,虽然和以后乃至当今统一规范字笔画不同,但绝大多数字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写法。如将京写作,包括某字结构中的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如此写。这是当时公认的写法,不是因形而误的别字(白字)。倘用当今规范化的京,去衡量唐代的,称其为别字,岂不冤枉了古人。
  同样字的义,在唐代与今不同,也不能当作别字。如哥字,唐时称兄,不呼哥,仁兄、吾兄、兄弟。中唐相当长一段时间,哥为歌唱的歌。崔克让墓志中其二子名“庆哥”,其义可能为歌。又如,唐碑碣文字中一般称姉(姊),姐字另有含义。张禅墓志“及送其乳姐洎高年女奴两、三人”。乳姐为受雇为婴儿哺乳之奴仆,即乳母。再如,见字也有二义:看见的见,和现在的现。韦珪墓志“晨宵谒见”、李休墓志“焯见哀荣之事”,皆为见。但卢复墓志“见任襄阳郡司马”、能政墓志“印尾赤见在”,义皆为现。一些佛教碑刻中,常用现,其义似为显现,非现在的现。法灵寺大德禅师塔铭“其年夏五月,始现寝疾”,比丘尼正性墓志“贞元六年八月十日,现灭于栎阳县修善乡之别墅”,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诸佛现喜”,明演塔铭“徒示现於涅盘”。唐碑碣文字中也未见脸字,称颜、面、颜面。也未见着字,只在一处偶然发现,似为著字之误。段夫人墓志“英风家国,着(著)忠鲠於皇朝”。
  总之,对唐人书写的字是否为别字,要作历史的分析,只能用当时通常的写法衡量,不能用以后乃至现今的写法衡量。换句话说,不能用现在的尺子量过去。
  那末,唐代碑碣文字中,有无别字呢?有。用当时通常的写法衡量,有如下形近而误者:杨点墓志“纯虾(嘏)”,李知墓志“伐(代)不之(乏)林(材)”,任傪墓志“亳(毫)芒必察”,阎力墓志“梁木先析(折)”,胡妻雍氏墓志“抱茶(荼)毒之悲”等。有的纯系笔下之误。如崔恕墓志“里(春)秋六十八”,慕容神护墓志“将德(恐)陵谷将变”,等等。以上这些字,是写错,还是刻错,无法断定,但毕竟是别字。这也是难免的,不能苛求于古人了。
     简化的倾向
    “简化字”是现今的概念,唐人虽未提出,但其碑碣文字中,减少字的笔画的倾向,却十分明显。
  表现之一,是采用笔画少的古字,代替同义而笔画多的字。如将万作万。万字战国秦汉已有,马王堆帛书中通用。
    有人看到唐碑中的某些字,以其义其形和现在的简化字笔画一样,说唐代就有现在的简化字,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不错,唐碑碣文字中,有些字的义形,和现在的简化字一样。常见的如万(万)、礼(礼)、异(异)、尔(尔)、与(与)、岳(嶽)、太(泰)山、栖(棲)、乱(乱)、弃(棄)、无(無)、随(随)、断(断),等等。此外,还有号、气、怜、荣、盖、洒、惧、梦等。
    然而,从总的趋势看,避帝讳愈以到后来则愈加升格。大和五年(831)崔弘礼墓志中,遇今圣另起行,皇上前空三字,甚至与皇帝有关的朝字前也空一字。咸通四年(872)奉敕撰并书的故德王妃王氏墓志,入宫的宫字、大内的大字、恩泽的恩字之前,均空二格,而遇有唐、上、圣明、圣上等,皆另起行。此外,还避孔圣人讳,将丘作。
  这种封建的礼教,到最后愈演愈烈,连与帝王有关的诏、制、敕等字,均另起行。到明、清,更是吓人,遇皇帝要冒出行上数格。它说明了如下的实际情况: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对帝王的避讳尚可马马虎虎,越是衰落反而愈加尊敬。
相关资讯
类别浏览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