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收藏成为一个信号
    油画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从长期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来看,油画的总体走势并不像传统的艺术品那样,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虽然油画在国际上早已成为许多商家的理财工具,但是在国内,油画的青睐者仍旧寥寥无几。
    从上海知名的拍卖行了解到的信息,2002年上海秋季拍卖会上,首次举行的百年西画拍卖专场,虽然看热闹的人多,但是投标者并不踊跃,价格的竞争也不激烈。拍品中不乏大师级的精品之作,19世纪油画家柯罗的《走在高原上》,标价为120万到150万元人民币,最后无人问津。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艺术品的投资买卖进行理财,这已经在上海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市场,但是由于艺术观和人文观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社会对油画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还没有完全的认知,从理财的角度去分析,油画的两种价值的弹性空间是很大的,从上海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格局来看,今后东西方文化交流会更多,大众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亦会有所增加,这对于油画的理解和接受是有益的。虽然目前油画市场的总体情况还比较低迷,但是估计在未来的十年里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收藏界人士许先生认为,理财的观念在上海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信号,大众在投资股票、证券之外,对艺术品的投资幅度每年都有所递增,由于国内居住环境基本上以传统的中式格局为主,因此在家中一般是很少用西画来做墙面陈设的,随着上海建筑格局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油画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情况也日益普遍起来。
    油画经营界的人士认为,油画在上海发展的历史,其实很长。从上世纪初期到现在,整整有百年历史。但是目前市民对油画的资金投入量并不是很大,从油画的艺术角度看,新时期的油画精品,单幅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就比较难成交了。因此该专业人士认为,单从交易数量上衡量油画在市民理财中的占有量是不准确的,应考察其交易金额总量,这样才比较合理。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上海的海外人士逐年增多,油画的行情也开始复苏,市民将油画作品用来投资理财的实际案例也有所递增,据了解,上海几个知名的画廊,春节期间已经售出单价30万元以上的油画5幅,30万元以下的油画作品6幅,油画作为理财的媒介这一客观现象,正渐渐地被上海人所认可。
    通过艺术品的投资买卖进行理财,已经在上海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市场,大众对艺术品的投资幅度每年都有所递增。油画价值的弹性空间是很大的,估计在未来的十年里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