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保护浅议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文物保护、收藏鉴赏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文明发达程度重要标准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保护、收藏、鉴赏文物的优良传统。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纸质文物一般是指书籍、档案、文献、书画、碑帖、报纸等纸质品,它们是我省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收藏品。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西汉以来,各地遗留和保存了大量的纸质历史文献资料及图书档案等。它们是人类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财富。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沧桑和反复翻阅使用,有的纸张已经逐渐损坏。有的未及陈列而长期保存在库房中的纸质文物,也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变脆、酥粉、变黄以及褪色等现象。所以如何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的当务之急。  
一、纸质文物的组成
纸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若没有纸张,人们将会根本无法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纸张已广泛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
纸是由纸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通过脱水、压榨和烘干而形成的片状纤维制品。由于纸张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在制纸过程中再加入动物胶、淀粉、矾和树脂等,加上装订裱衬所用的各种浆糊,这些物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都是霉菌和昆虫发育所需的食物,因此纸张在高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霉、生虫,由此引出纸质文物变质的原因和如何预防。
二、纸质文物变质的原因
纸质文物一般都置于库房保管或放在陈列室供人参观浏览。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其寿命和实用价值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保存纸质文物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纸质文物保存环境不尽人意,在某些情况下,对纸质文物的寿命影响很大。通常引起纸质文物变质的因素主要有:
①光。当纸张中的主体成份————纤维素受到阳光照晒时,会发生光化学变化,使纸张性能发生改变。
②温度和湿度。潮湿的环境会使纸张变潮而发生水解,同时还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洇化褪色,模糊不清。潮湿的环境还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③大气污染。大气中不同的有害气体经氧化作用,使纸张原有的结构遭到破坏,机械强度减弱,并使字迹褪色。
5灰尘的影响。灰尘中的颗粒和纸张表面发生摩擦,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尘埃中的盐类遇到潮湿天气,产生潮解,增加了纸张的酸碱性,有的水解产物带有粘性,使纸张发生粘结。
⑤微生物的危害。
⑥虫害的影响。纸质文物中虫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轻则蛀蚀成洞,重则使纸张裂为碎片,缺字少段,难以辨认。
三、纸质文物变质的预防
纸类藏品保存时必须严格避免光线中的紫外线照射,库房、展厅要保持洁净,绝对禁止烟、煤气和各种有害气体。存放时要小心平放不得重叠,取用时须戴手套;如发现虫蛀、霉变,要立即隔离,并进行处理。纸质的消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杀菌、杀虫剂熏蒸,常用的有麝香草酚、甲醛、环氧乙烷和澳甲烷等。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防霉药纸,如麝香草酚药纸防蠹纸等。已脆弱的藏品还要进行加固处理,也可在纸张两面各罩上一层空纱眼的细丝织物,用淀粉浆糊或糊精粘着;也可把纸夹在两层醋酸纤维素或天然蚕丝织成的细网的薄页中间,通过加热压合固定。
以上谈了几点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预防,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收藏有一些字画、书籍等,不妨借鉴以上方法,加以保护延长其寿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