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的正规华建设
    殡仪馆设施管理是指殡仪馆的建设和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火葬,推行殡葬改革以来,我国的殡葬事业单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在殡仪馆建设的指导方针上采用的是因陋就简的原则,并且在殡仪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又缺乏科学的指导,致使很大一部分殡仪馆规划不够合理,建筑简陋,设备陈旧、设施落后,管理不善,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建起来的一批“三五馆”即占地五亩、人员五名、投资五万元建成的殡仪馆和“三八馆”即投资八万元,占地八亩,工作人员八名的殡仪馆,实在是太差,有的馆只有一座火化间,连告别厅也没有,造成环境面貌是杂草丛生,设施设备是破烂不堪,火化时是黑烟滚滚,气味熏人,使殡仪馆给人一种凄凉和恐怖之感。这样的殡仪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人们丧葬的需求,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差距太大,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
    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在我国,殡仪馆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它的功能应该是:通过人们在殡仪馆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使人们的悲伤得到慰籍,哀思有所寄托,生者得到安慰,逝者得到安息,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殡仪馆的改造和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
    殡仪馆正规化建设要把达标与争创相结合。所谓达标就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所在地的殡仪馆要达到一级殡仪馆标准;地、市(指地级市)政府所在地的殡仪馆要达到二级殡仪馆标准;县、市(县级市)所在地的殡仪馆要达到三级馆标准。二、三级殡仪馆达标后,可继续努力争创一、二级殡仪馆,但是必须注意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丧葬消费和水平要同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切不可因为追求升级而导致丧葬消费超前。无论是二、三级殡仪馆还是一级殡仪馆都要满足不同层次的丧葬消费的需求,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设置免费的休息场所,廉价的丧葬用品,为生活有困难的人提供低偿、无偿的服务。
    殡仪馆正规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殡仪馆达标建设的过程,《殡仪馆等级标准》是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对殡仪馆建设系统实施的全部控制,也就是对殡仪馆正规化提出的要求。《标准》共分五个大项二十二条,把殡仪馆的规划、选址、建筑、环境、绿化、美化、设备设施、职工队伍、领导班子、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列入检查和评定的项目之中。其中第一项是建筑设施,内容含十条内容,总分200分,总体要求整体景观和环境效果达到统一和谐;第二项是设备设施,内容含四条内容,总分100分,总体要求现代化,自动化;第三项是队伍建设,内含两条内容,总分60分,总体要求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第四项是服务质量,内含两条内容,总分120分,总体要求程序化、制度化、优质化;第五项是管理水平,内含四条内容,总分120分,总体要求科学化,现代化、经济效益高。五项二十二条总计分600分。在检查评定时总分在 360分以上者即可达到三级馆标准;总分在480分以上者达到二级馆标准;总分在550分上者达到一级馆标准。
    评定殡仪馆的等级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标准》和《评定办法》本身规定得比较细,不宜掌握重点,民政部又发了《关于严格掌握标准,认真做好殡仪馆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对一、二、三级殡仪馆各提供六条基本具备的条件,如:一级馆必须是省级精神文明和绿化先进单位,火化率必须在90%以上;二级馆必须是地、市以上的精神文明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火化率必须在80%以上等等。同时对《标准》进行了量化,使之便于操作执行。还制定出《殡仪馆等级评分表》,将《标准》中的五项二十二条量化细化成为70款,每款都有具体的项目、要求、检评方法,得分情况及加分与减分的说明,检评时持此评分表就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考核、评分工作。上述《通知》相当于一个资格标准,是获取评定资格的必要条件,如同获取一张“准考证”;而《评分表》则是一个评分标准和积分表,是达标的充分条件,如同“试卷和得分”是达标的依据。这样就比较明确,使《等级标准》和《评定办法》具体化,便于操作和执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