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丧俗
    1.上祭。于死者去世后第二天举行,祭品需有鸡、鱼、肉三牲,涌毕祭文,锣鼓、唢呐、铁炮起名,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妇女的哭声,整个葬礼显得十分隆重而悲哀。此外,还给每个参加葬礼者法一条白丝巾,扎在头上为死者带孝。
    2.乐穴,侗族葬礼。在棺木入土之前,把纸钱、树枝、杂草丢在穴中烧,又杀伤一只鸡丢进去,让他在火种蹦跳至气绝才取出,最后沉棺于穴中埋葬。
    3.挂葬。是侗族用以安葬未满月死婴之风俗,流行于贵州。先替死婴穿好衣服,防在拨祺中,用新白布(或黑布)盖上。挂在村寨附近山坡的树枝、竹之上;或用草绳掴好挂上,任野兽吞噬,俗以为这样母亲才能在怀孕,否则就难孕或绝育,故子女多的人家也常常不用此葬法处理死婴。
  4.停丧待葬。流行于贵州离平四寨区一带。当地风俗,换不吉之症的死者,因意外事故而死者,死亡时间于生辰八字不合者均要行此葬礼。尸体洗净装殓入棺后,停于选定的地点,停丧期满后,将其焚化,骨灰骨灰装进长三尺、高宽各一尺的小棺迈新白布包裹,葬,也有些的房不予埋葬,只停放在山坡上。此外,停葬前之洗尸、装殓等事,一律由外婆、娘舅等亲戚办理,死者亲人都要回避。目的是避开恶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