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丧葬旧俗小记
    (一) 招魂
    人刚死时,拿一些蚕丝或新棉花在死者鼻孔"试气",商议过后,由亲人给死者招魂。招魂时,由家人到屋外坡地上挥舞死者穿的衣服、呼唤死者的灵魂回来,有的还用竹竽将屋顶捅一个洞,目的是便于死者灵魂尽快回来。招魂以后,再次察看死者鼻孔,如无气、心脏不跳、脉搏不动,才最后确定死者是真正死亡、方能考虑办后事,否则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尊重。
    (二) 居丧着穿
    亲属死了,用不缝边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无心讲究,也来不及讲究,仑促而就。即披麻戴孝的习俗。那时不明就里,只觉得很难看。后来看了书,才知其含义。
    (三) 买水
    一般去附近的河流取水为死者洗身。取水时左手端碗,朝河流舀水,据说这样才可使家里人无病无灾,取水时要把铜钱或纸钱丢水里,以示用钱买水(也有在河边烧纸钱的)在有些地方、死者是男子,必须取顺流水,相反则取逆流水。洗尸时把死者扶坐在一张椅子上,脱去衣服,从上到下洗净,再穿上寿衣。洗尸用水,男六碗,女七碗,洗尸的意思是不让死者带着世间灰尘浑浑纯纯地进入阴间,通过洗尸、让亲人干干净净地告别人世。在广州益寿医院病故的河南妇人,其家属是用一块布沾湿自来水给死者抹身再穿新衣。
    (四) 停尸
    人死后经过洗尸、换寿衣、然后停放在厅堂中央的木板上,死者头朝外,脚朝里、盖上被盖、脸上盖一块白布(或白纸)、头前放一供桌、摆一碗放有熟鸭蛋的饭及一双十安交叉的筷子、菜和糕点。点上长明灯(油灯)、村里人来添油(叫点灯),献饭,一家一碗米饭。孝子在旁守灵,停放一天后入棺。
    (五) 回魂
    旧习俗认为人死魂不死、死后三天魂要回来故有让死人回魂之俗。回魂时在神位前撒上灶灰,夜里不关厅堂门,让死者的魂回来。
    (六) 出殡
    土葬出殡当天一早,先派人去把为死者准备好的碗、筷子等物品放在去墓地途中的第一个岔路口。出殡前,孝男孝女向灵柩叩拜告别、把祭桌换为长凳,其上放上盛净水的有数枚铜钱的碗,由8个男子抬棺起灵。孝子在前扛"魂幡",引灵柩到墓地。棺抬到山脚、未婚男子不能上山。有些少数民族在落葬后离开墓地时,还有一个过场:一个人拿出火链装着打不起火的样子,对同伴说:"我去找火,你等着",另一个也说:"我去挑水,你等着",两个人便逃之夭夭。此谓怕死人灵魂跟着回来,故哄骗之。有些地方,还有指路仪式,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祖先故地,与祖先生活在一起,开路时,拴上一只鸡(男性拴公鸡、女性拴母鸡)表示陪伴死者上路。
    (七) 落葬
    下葬的墓穴深约5尺,呈长方形(新塘落葬的规格:长2.4米X宽0.9米X深3.8米)。如在平地,死者头部向北,坡地则头部放置高的一面。进而时长子动第一铲土,次子动第二铲土,最后大家一起动土。葬毕地坟脚下用三块石头搭一个小台,为后代作供台,摆上一些贡品,然后顺原路回,回去要洗手。三天后再上供,也叫"圆坟"。以后每年要在死者去世周年前一天供,清明、端午、中秋节也去上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