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墓、风水
    中国人十分重视安身立命,生前要盖房屋、修院落,死后装一口好棺材,置一片坟地。所以家产、坟地是传统中国人的人生事业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了钱就忙于盖房置地看风水。过去的棺材和墓坑或墓室就是按照房屋的形状制的。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居于山洞,或栖于树上,也在洞中或树上安葬死者,如山顶洞人就实行洞葬。汉代出现的洞室墓规模形制是模仿房屋建筑的。汉后流行砖墓、崖墓,墓上雕横楣、画藻井、置瓦当、砌窗棂、设耳室等,都是模仿地上的建筑。唐代统治阶级上层中流行隧道形墓,特点是前边有过洞,几重天井,后面还有一段隧道和墓室,其意也是模拟多重院落的宫室庭院。唐代帝王陵墓的庭院布局多模仿长安城,墓室仿皇帝内宫。在成都发掘的明代蜀王朱氏墓,有大门、前庭、二门、正庭、正殿、中庭、后殿、左右两厢及耳室,以巨大石材砌成门殿,与当时的王府形制基本相同。
    不仅家与墓同构造,而且还要选好风水好的环境。于是随着也就产生了风水思想,对人死埋葬的墓地,要巫师、风水先生来测看墓地的风水,是否是宝地。对以后人讲:“土壤有薄,水泉有渎,故必须相地可葬否,而后经营之也。”风水之风的发展则出现了《葬经》,郭璞的《葬经》中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最好的墓地。就是说墓要靠山临水,枕山面水、背靠山峰,西临平原,这是最好的风水地。由此可见,家、墓和风水都是相连的,这体现了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安全,要选择好的地形建造住宅,死葬的风水思想也是要选个最佳阴宅,使死者也有个好的住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