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规制
    1.寿冢。也称“寿藏”,是死者生前营造的坟地。中国古代时期此风甚成盛,一直沿至近代,并由帝王,贵族传至民间一般宦有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殡葬改革,曾一度绝迹,但近几年来,这种旧俗又出现。
    2.坟墓。也称之为“丘墓”、“冢墓”、“茔冢”、是埋葬死人的处所。
    3.祠堂。旧时祭祀祖先或圣贤的庙堂,包括有宗祠,神祠,先贤祠等。
    4.骨灰堂。是在火葬区供存放死者骨灰的设施。有两种形式:一种附设于殡仪馆,对存放骨灰者实行收费服务;另一种由农民以村为单位集资修建,只存放本村死亡居民的骨灰。
    5.陵园。是以陵墓为主体的园林。古代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如“十三陵”、“明孝陵”等。
    6.陵墓。也称为“陵”,古代专指帝王,皇后或胡帝,后谥号者的坟墓。
    7.墓志。也称为“墓志铭”。是埋在墓中用以记录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
    8.墓碑。墓碑有的立于墓前,有的置于墓后,是用于记载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的碑。
    9.华侨公墓。是专供安葬华侨遗体或骨灰的公共墓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