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流感有特点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喷出飞沫散发在空气中,被吸入到易感者的呼吸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鼻黏膜后,进一步侵犯气管和支气管,在l-2天内引起上呼吸道广泛的炎症,并复制出大量新的病毒颗粒,从而引起流行性感染。病人的排毒高峰是在发病后的l-2天,随体温下降排毒量逐渐减少,但个别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七天,仍可分离到病毒,故在患者完全恢复之前,仍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为:畏寒、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当全身症状减轻时,开始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老年人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往往在临床上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症状多、缺乏特异性
由于老年人的自身抵抗力弱,患感冒后,出现的全身症状一般多而重,如发烧、头痛、咳嗽、全身痛等,与年轻人同期发病者相比病程有所延长。但是也有部分老年人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二、发病率高、合并症多
由于今年的流感病毒是甲3亚型,它发病急、传播快,又加之入冬以来,天气忽冷忽热,气候异常交替,使老年人的机体很难适应,故老年人患感冒的发病几率很高,诱发细菌感染、引起其他合并症的患者也明显增多。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无感染时可以处在一个临床的稳定期,由于感冒后易造成细菌继发感染可以再次发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所以在抗菌素如此广泛使用的今天,继发性肺炎依然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老弱群体、特殊用药
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至今为止在防治方面未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究其原因,是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发生变异,人体对其免疫应答反应滞后。由于大多数中药是通过减轻症状,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来达到疗效,而不是直接杀灭病毒,又因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治疗上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治疗上首选的抗病毒感冒药是金刚烷胺,此药对甲3亚型流感病毒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它对中枢神经和胃肠道有一些不良反应。加之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所以在给药上应尽可能地降低用药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以免引起其它不适症状。
鉴于老年人感冒发病的特殊性,所以预防与自我保护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老年人,最好每年10月份到当地医院预防保健科或防疫站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尽量少去公众场所,多饮白开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如有合并症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并发症的出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