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寒冷
    许多老人一到冬天,双下肢便出现寒冷,这种情况一般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双下肢爱重力的影响,距离心脏又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加上老人的御寒能力较差,一旦活动减少,到了天气严寒的日子,往往感到下肢,特别是脚趾的寒冷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局部保暖,加强活动,寒冷便会消除。但是,一些下肢寒冷,即使采取保暖措施也很难消除,就应该警惕,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一般应考虑以下一些疾病:
血检性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初期,大多表现为受寒后感觉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若病情逐渐加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加剧。
闭塞性动脉硬化 早期症状为患肢发冷、麻木感,以及间歇性跛行。随后可见患肢皮肢苍白、触觉减退、温度降低、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等。因本病是全身动脉粥樯硬化疾患之一,因此患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老年人,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此病的发生
肢端动脉痉挛症 又称雷诺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小动脉痉挛疾病。表现为手指等四肢肢端阵发性发白、紫绀、潮红和疼痛,通常是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多发性大动脉炎 据报道,患者中有近20%的是由于动脉炎波及供应下肢血液循环的大动脉,导致下肢缺氧,表现为下肢寒冷感,并伴有下肢疲软、麻木、疼痛,同时有间歇性跛行。
神经衰弱 神经哀弱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致持结性下肢寒冷感。常伴有心悸、气短、多汗、腹胀、头痛、易疲劳、失眠、躯体不适感,而体格检查又无异常。另外,有些癔病患者可由有关语言暗示引起双下肢寒冷感。暗示疗法能收到立竿见曩的效果,为此不难鉴别。
由此可见,老人们出现下肢寒冷,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上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