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阴润燥度金秋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体很容易受到燥邪侵袭,损津伤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耐受力减弱,适应性变差,更应在这个季节转换之际,注意自身的保健。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北京苏家坨医院院长周升,请他谈了一些秋季养生的知识。
周升强调说,秋季来临,调节神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他说,秋季,万物开始凋零,老年人往往会触景生情,引起垂暮之感,从而导致情绪低落,郁闷伤感,而使得原本就处在下降之中的肌体免疫力更加“消沉”。这种情况下,极易患病。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的宁静和平衡,要不急不燥,借以平和气血,收敛神气。同时,还要引导对秋收的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可以借此时天气凉爽的机会,登高远眺,或相携外出旅游,在饱览胜景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稳定情绪,增进健康。
谈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周升提醒说:一定要起居有常,生活规律。进入立秋以后,老年人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富有条理,尽可能做到“早睡早起,无厌于日”。同时,要注意活动与休息的合理和平衡,不适宜进行运动量较大的运动,避免贪图阳光的明媚而暴晒,注意养阴存液。在庭院或室内,可养些花草或常洒些水,借以调节空气湿度,保持肺气清爽。此外,要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身上的衣服,以防感冒和受凉腹泻。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周升告诉老年朋友,秋天的气候是最适宜活动的,也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在这个季节里,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及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慢跑、散步、练气功等。以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和肌体的耐受能力。体质好的老人,可以适当地通过冷水浴来锻炼自己。此外,在这个季节里,为了预防秋燥鼻干,伤风感冒,还应该经常对鼻部进行保健按摩,使鼻腔保持湿润、畅通。在日常的饮食方面,要把握适时进补的原则。秋季气温由热变凉,人体消耗逐渐减少,食欲也开始增加,是人体最适合进补的季节。老年人的饮食应以养阴清肺、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物为主,适量地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并多吃一些萝卜、豆腐、芝麻、板栗、西瓜、番茄等平补、清补之品。要避免姜、葱、胡椒、辣椒等辛辣之物。为了和胃补脾,应该经常在煮粥时放入食疗俱佳的梨、芝麻、萝卜等。
如果已经出现了秋季身体的不适症状该怎样处理呢?周升告诉老年人,如果出现口干目赤、声音嘶哑、尿少便秘等症状,可通过服用百合、沙参、麦冬、玉竹等进行治疗。常见的一剂药方效果显著:桑叶、豆豉、浙贝母、梨皮各3克,沙参6克,杏仁、山栀皮各5克,用水煎汤服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