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孤寂伤身
    现代高楼环境,具有闭塞的特点。这种单门独户很适合整日在外紧张工作的城市职工,他们下班回家后,可以安静地休息,看书读报,做一些自己爱好的事情而不受干扰。但是这样,同一幢甚至同一楼层的邻里之间,隔墙如隔世,由于很少来往,以致多年住在楼上楼下互相不知姓名者并不为鲜,人与人相互间的心灵沟通日益贫乏。因而,单元房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
住在单元楼里,主要的“受害者”还是退休老人、长年患病者、儿童以及无工作的家庭主妇。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这种罐头盒式的住家,的确并非乐土。儿子、媳妇上班去了,孙子、孙女上学去了,撇下老人一个独守空房;有的高层楼的电梯不是全天开放,只在早、中、晚短时内升降,想下楼走走也不方便……呆在屋里陪伴老人的只有挂钟的嘀嗒声和穿衣镜前老人低头忧思的身影。
环境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由于这种“封闭”的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状态无疑是寂寞和孤独的,长期处于这种心境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前些年,由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有关专家联合进行的研究就证实了这个推论。研究人员分别对4000多名男女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调查研究。被选为研究对象的人,在研究开始时的健康状况均属良好,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生活情况(包括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交友情况和社会活动程度等)划分为两组,即“与社群疏离组”和“社会活动活跃组”。在12年的追踪观察完毕以后,研究人员发现,“与社群疏离组”的人,染患严重疾病或在该期间内死亡的数字,比对照组(社会活动活跃组)的人高出2~3倍;而且与社会疏离程度越大的人,患病与死亡率越高。进行这项研究的专家指出,寂寞不单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它还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因此,注意改变老年人的孤寂状态,使老年人心情舒畅、生活愉快,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学者提出,在楼群或高层住宅区,应设有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例如老年人娱乐室、阅览室、茶座、健身房等。在这些公共活动场所,老人们可以谈天说地,下棋打牌,看书读报、赏花品茶等,借以增进彼此交往,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此外,子女也应在节假日视老人的兴趣爱好,陪他们上街、逛公园、到亲朋家做客或到郊外旅游等;老人也可带孙儿、孙女外出走走,老少同乐,这些都有助于克服单元房所造成老年人孤寂伤身。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