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谨防“老胃病”
    入秋气候渐渐转凉,一些原来有胃病的人饮食起居稍不注意,就会旧病复发。
深秋气温转低。当人体受到冷的刺激以后,交感神经兴奋,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促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帮助人体卸寒。但这些激素分泌增多,对溃疡等胃病疾患却大为不利。如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使胃液过量分泌,刺激胃黏膜的溃疡创面;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又可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使胃的功能减弱;甲状腺素分泌增高,可使基础代谢旺盛,摄食量增加,又加重胃的负担。这一系列不利的变化,构成胃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隐患。
秋凉后预防胃病复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究心理卫生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第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气候转凉的适应能力,减少秋凉后胃病复发的机会。
第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平时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过硬、过刺激的食物,并且戒烟酒。第四,防止腹部受凉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