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老人多疑表现
    多疑,不一定是病态,有人生性多疑。例如: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团多疑而误杀吕伯奢一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老年人年轻时并不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疑心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人老以后,性格特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归纳起来有:1、自我中心性;2、内向性;3、保守性;4、好猜疑,常向坏的方面去猜测,嫉妒心强;5、缺乏坚韧性和灵活性,比较固执;6、适应能力较差;7、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8、爱管闲事;9、疑心较大;10。依赖性强;11、有抑郁倾向。这些变化首先是生理改变造成的。由于老年人感觉能力衰减,对认识外界造成困难,易于凭主观去猜测。老年多疑以胡乱猜疑、嫉妒、乖僻的形式反映出夹。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活动减少,人际关系疏远,以及家庭中的地位改变等,这些均可使老年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增加戒备心,常常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
较重的猜疑就不单纯是性格的改变了。如果一个老人原来性格开朗、豁达,后来无明显原因而变得十分多疑,或虽有些诱因,但也属捕风捉影,并且对象十分广泛,若经反复解释无效,则属于一种精神症状了。老人病态的多疑,一般是功能性精神病,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病变早期。猜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病人多数表现十分敏感,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注意,似乎都与他有关。甚至感觉报刊、广告、电影、电视等也都与他有关。有的老人疑心子女拿他的东西和说他的坏话等。如一位患猜疑性精神病的老年男性,同时有性欲亢进,因老伴满足不了他,便猜疑老伴与别的男人关系不正常,而闹着要离婚。
对疑心较重的老人,应及早请医生检查治疗。人们(特别是家属)对待病态的多疑者,不能企望能像对正常人一样以理说服。但是,在和他们谈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蔼、诚恳、坦率,跟他们接触时要落落大方。往往是越怕病人生疑则越易惹其生疑。对病人怪诞的言语不要与之争辩,更不要责怪训斥,以免造成对抗情绪。办不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病人,以免日后不能兑现,反而会使病人疑心更重。同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的言行举止,防止发生意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