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的长寿
    北京国际抗衰老医学中心现代城会诊中心 肖韧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与哺乳动物的最长寿命大约相当于他们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从胚胎细胞分裂次数分析,专家发现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因此人的寿命是120岁。据此医学界断言,人类理论寿命应在120至160岁。但是,目前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寿命都在100岁以下,极少数人活过100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生存环境,抗衰老医学的目的就是―――
翻开近现代医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改善健康与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这一主题而拼搏。
抗衰老的目的不是长生不老
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的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等于违背了科学法则。因此,所谓长生不老,从根本上讲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原生动物存活7到8个小时。这种原生动物每天要分裂、繁殖3次,一个星期一个原生动物就可以有3万多个子子孙孙。我们只要把一个原生动物的 D NA换一下,用转基因的方法就能使它的寿命延长到6年。但它在6年时间里所繁殖的后代,体积加在一起比地球还要大3倍或者更多,这一局面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所以说衰老、死亡是我们这个生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代医学,特别是抗衰老医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无限地延长人的寿命,而是要通过科学手段延长寿命周期中的青春时段。
人类老化提前了10年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成功地将自身的平均寿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天,发达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6岁,我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已接近70岁。二十世纪末,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比二战结束时增长了近一倍。然而,就在人类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的时候,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现代医学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大幅度延长;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恶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与年龄老化相关的疾病明显增多,而且呈现出了显著的低龄化趋势。
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老年病已袭向青壮年人群。肥胖、冠心病尤为突出,其中20%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提前到了35岁。亚健康人群的不断膨胀,使得我们处于一种长寿但不健康的尴尬之中。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群将不得不怀揣着药瓶度过自己下一半的生命周期,这种带病生存的痛苦甚至可能因医疗条件的改善而大大延长。
面对这种尴尬,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老年病的低龄化趋势已经证明,我们的老化已经至少提前了10年。而且,这种过速老化将会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与衰老进程展开抗争已经成为医学界刻不容缓的课题。
人类老化可以人工干预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的衰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先天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疾病都与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如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承袭父母的疾病。原因在于每个人的 D NA修复能力不同,基因表达方式不同,而且表达程度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根据医学研究,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后天的基因表达。医学研究的结果为抗衰老医学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这就是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对基因表达方式进行积极干预,以延缓与老化相关的疾病提前发生。
除此之外,抗衰老医学在临床方面主要使用的治疗手段还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营养治疗、心理减压治疗、运动医学治疗、美感医学治疗和其它多项目辅助治疗方法,利用欧美最新抗衰老药物,补充或提高自身的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调整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免疫系统、心脑系统、生殖系统功能,最大限度地遏制细胞和器官老化速度,使机体恢复青春活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