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饭 锁住一腔爱
<P>有谁如果能经常吃到母亲一日做的三餐,那绝对算最幸福的人,现在这种幸福的人恐怕只有孩童了。疲于在城市间奔命的人们,已没了半刻的闲暇,哪怕是找个地方安心地吃顿饭,更别说一天吃上三顿母亲做的饭了,孩童不懂珍惜和体会那种母爱,等大了又无福享受,留下的就只有从回忆里去体味了!<!--画中画广告开始--><!-- 达能正文页面画中画广告 --><!--画中画广告结束--></P>
<P align=left><FONT size=3> 初三的时候,我从外地回到家乡的中学念书,学校离家有十来里路,而且乡村的中学一般都有早、晚自习,每天五点半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背书,晚上到八点放学后才能休息,母亲担心我晚上骑车不安全,来回折腾又太辛苦,而且时间上也赶不来,就在学校里给我安排了住宿。早晨,下了早读要赶紧吃饭,因为时间短,下午放学了也只能在学校里凑合一顿,只有中午休息时间很长,可以趁这个时间骑车赶个来回,回家吃顿午饭,大概也就四十来分钟的车程。说起来在外面吃了多年的食堂,倒有些吃怕了,有时候做梦竟会也梦到自己大口吃着母亲做的饭菜,这也给了我每天回家吃饭的毅力,无论冬夏,哪怕只是为了一顿饭。刚入冬的时候,天很冷天下了大学,路很滑,我犹豫了一下,披上大衣就骑上了车,去的路上车子滑倒了,人摔了几个跟头。回到家里,也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那么大的雪,干嘛还要回来,可那满盆还冒着热气的饭菜已说明了一切。</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 母亲手艺好这点连做得一手好菜的父亲也不得不同意,以前乡里没什么好菜,但凡能拿得出手的,母亲总能调出一番好味道。据奶奶讲母亲刚嫁过来的时候,家里很穷,连馒头还吃不够,更别说菜了,可母亲总能从各处采到许多的野菜,最常见的就是玉姑菜,我们那儿的一种野菜,母亲把它清抄了来吃,家里人都说好吃,后来母亲又把它切碎,加上调料后夹在馒头里蒸来吃,家里人就止不住点头说是美味了。从小的我吃惯了母亲的手艺,嘴头上自是有一番挑剔。初三那一段时间,我对学校的早饭和晚饭没一点胃口,只是囫囵点搪饱肚子就行,每到中午的时候,总忍不住地想往家赶,每次都是踏着学校的铃声走出教室,倒不是特别的想家,实在是咕咕叫的肚子更能使唤人。每次到家的时候母亲常常是在厨房里忙活,母亲做饭时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几点了,什么时候上课?仿佛在她眼里永远关心的只是时间,她常说,学习老重要,可不误了功课!可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总是:身体怎么怎么样,吃的好吗?当时分明是不明白母亲的心思,现在看来,恐怕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做进那顿饭里去了,十几岁的我怎么能理解透母亲的那份爱。</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 初三的时候要考高中,现在依然还能感到些许那时紧张的味道。父亲算个知识分子,懂得知识的重要,儿子考不上高中对在乡里工作的他来说绝对是个耻辱,可父亲在我面前却很少提及学习的事。有时候也会晨我吃饭的时候忍不住说上几句,可母亲总是使个眼色,父亲就不吭声了,我知道他们是想我能吃顿安生饭,普通话讲叫吃得安心。那一段时间,整个人都忙在了复习中,由于时间紧了,刚开始是隔三差五的回去吃一顿,后来干脆就不回去了,一开始母亲会偶尔过来给我送顿午饭,再往后就经常提个饭壶出现在校园里了,每次望着刚打开、热气腾腾的饭壶,心里总是充满了说不出的感动,母亲每次走时,总是使劲的叮嘱我,要多吃东西,别总舍不得花钱。每次母亲送饭,心中便会多存了一份感激,添了几分动力。有一次,一连几天母亲都是下午三点多才到学校,常常是满头大汗,整个人也显得很没精神,她总是很快地打开饭壶,让我赶紧吃别耽误了上课,自己转身就回去了。后来听父亲说起才知道,那几天外爷身体不好,在城里住院,母亲一支陪着他,怕影响我学习一直没告诉我,那几天母亲每次都要赶几十里路从城里回来给我送饭。做母亲的时时牵挂着儿子,再忙再累也不能饿着孩子,哪怕是给儿子送的一顿午饭。</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 现在很少能吃上母亲做的饭了,哪怕是一顿,放假的时候,也常常是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整个人漂浮在了家门之外。身在异地求学的我现在还依然能历历数起,母亲那时做给我送的每一顿午饭。</FONT></P>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