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秦味“彪彪面”
到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民风民俗中有“八大怪”或“十大怪”之说。其中一怪“面条像裤腰带”,指的就是“彪彪面”,乃极言其形之长、之宽、之厚也。
<P align=left><FONT size=3>     “彪彪面”如果按科目划分,应属于扯面的一种。三十多年前我在关中渭北某县插队,房东赵大婶和她的女儿聪敏都是扯面高手。每当知青轮至她们家吃派饭时,她们必以“油泼辣子彪彪面”款待。有时下工早,我便到灶房边帮厨边观看她们揉面、擀面、扯面。聪敏个头不高,所以每次揉面她都要踩在一只小板凳上,以便自上而下地更好施力。此时,从背面或侧面看去,她的肩部、臂部、腰部,随着使力的收放张合、手姿的推拉转扭,展示出舞蹈般优美的律动。揉好的面擀成铜钱厚薄的大张,再切成寸宽的长条。聪敏两手抻起一条面,舞动双臂,用力在案上甩击,发出一连串“bìaobìao”的响音。大约“彪彪面”正是由此而得名的。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       在边甩边扯之中,面条变长、变薄,变得更加筋韧,看上去真有点像裤腰带。这时,我已把一大锅水烧得滚沸,聪敏右手一扬,扯好的面条银练般地投入锅中,竟一星半点水花也没溅出来,可见其手上功夫是何等老到。煮过几滚的面被捞起盛入陕西人称之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盐、辣椒粉、花椒粉、生姜末、葱花、蒜末等调料,然后将半铁勺烧热的清油“呲啦”往上一泼,顿时香味扑鼻。再调上酱油、醋,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便可食用了。八百里秦川水土好,盛产上等小麦和彪形大汉。“彪彪面”如关中汉子,粗犷豪放,多少年多少代沿袭下来,它的做法吃法始终一成不变,其间折射出的秦地世风民俗、性格操守耐人寻味。 </FONT>
<P align=left><FONT size=3>      关中有一首顺口溜:“一天不吃彪彪面,大鱼大肉不香甜;两天不吃彪彪面,浑身上下不舒坦;三天不吃彪彪面,见谁都想把碗摔。”这就是刚烈火辣的秦风秦味,这就是秦人魂牵梦绕的“彪彪面”。</FONT></P>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