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婚姻新变化
    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 如果我们30岁还不结婚,包括父母在内没有人会觉得我们已经“太老”;如果我们一生都不结婚,也没有人会对我们指手划脚、说三道四。21世纪,婚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晚婚”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30岁之后走入婚姻变得十分常见,30岁之前结婚反会被认为“太早”。不婚单身的人数迅速增多,但绝大多数人视之为一种无奈选择。当然,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城市青年。
    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 由于人们目睹了太多婚姻的不幸,所以多少有点婚姻恐惧感,许多人变得轻易不敢结婚。这种心理导致现代人对婚姻模式以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思考得更多。于是,有人便渴望通过事实来检验自己是否适合婚姻,至少是否适合与这个人共塑婚姻。为此,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外,试婚、同居等形式也较普遍地存在。
    3.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 “郎才女貌”一向是主流社会的向往与传统婚姻的模式,同样成为模式的还有:男人比女人学历高、工作条件好、收入多,女人比男人年纪小、身材矮、相貌美,双方家庭背景还要接近,处长的女儿最好嫁给局长的公子。 21世纪,这些模式已逐渐淡化。基于感情选择的婚姻成为惟一推崇的模式,女比男强、女方年长等均很常见。社会竞争与分化,使家庭背景对个人素质的影响力相对下降。
    4.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婚姻模式受到颠覆,双方被要求平等地分担家务,也平等地承担经济责任。女人与男人在婚姻中的关系正走向真正地平等,婚内暴力将受到严惩。 男人开始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抚育,女人家务劳动的价值受到重视,即使不出现某些女性主义者主张的丈夫为家务劳动向妻子付酬的情形,家务劳动的隐形经济利益也成为社会共识。 婚姻中经济关系的AA制,成为都市职业女性的自主选择,婚前财产公证这一形式本身因为过于造作而很少有人采取,但其强调经济自主、平等的实质却被保留下来。仍然会有丈夫收入远高于妻子,但这并不影响职业女性的平等意识。靠老公赚钱养活的女人仍大有人在,但永远不会成为主流社会赞赏的对象。
    5.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坏性却降低 外遇越来越普遍,但并未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外遇将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外遇往往不是基于对婚姻的不满,而是成为寻求刺激、激情与补充婚姻不足的手段。平均寿命的延长使我们面对同一个人的时间也同样延长,原本便不安分的人类更难于安于婚姻。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偶发的外遇即使不能使婚姻更为巩固,也不会使它更为脆弱。 在外遇面前,社会进一步分化成两种针锋相对的力量:一种对外遇持更宽容的姿态,另一种则持更为激进的反对态势。
    6.离婚率急剧增高,无过错离婚、良性离婚、协议离婚成为主流 离婚将更为常见。但是,那种打打闹闹、两败俱伤的离婚个案已大为减少。离异双方将尽可能地选择私下协商,即使无法达成共识,也争取在第一次开庭时妥协。 离婚很可能变得没有具体的事件作为明确的理由,仅仅是生活的平淡乏味、配偶双方交流的障碍与相处的疲惫,均会导致“无过错离婚”。 孩子已经不再成为离婚的障碍,“良性离婚”使离婚家庭的孩子不受伤害成为可能。孩子面对的不是“单亲家庭”,而是“双核心家庭”,他的父母只是不居住在一起,这绝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其中任何一方。 女性在离婚关系中的自主性日渐提高,对离婚女性的歧视日益减少。经济的独立、精神的健全、社会的认同,使离婚后的女人较之上个世纪更易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