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期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大约分为4阶段:1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2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3呼吸道反射恢复;4清醒。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病人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麻醉苏醒期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生命体征的改变;2尿潴留;3有窒息的危险;4有受伤的危险。 <BR>1、 生命体征的改变
<P>相关因素 </P>
<P>1手术创伤。 </P>
<P>2与麻醉有关。 </P>
<P>3术前病情严重。 </P>
<P>主要表现 </P>
<P>1体温过低或高热、寒颤,四肢末端发凉。 </P>
<P>2血压过低,脉搏增快或减慢。 </P>
<P>3心律失常。 </P>
<P>护理目标 </P>
<P>1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 </P>
<P>2脉搏、血压平稳。 </P>
<P>3心律正常。 </P>
<P>护理措施 </P>
<P>1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1次,清醒后,每2小时测1次,至病情稳定。 </P>
<P>2采取体温或降温措施,维持正常体温: </P>
<P>(1)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如无休克,因麻醉作用使病人感觉障碍,宜给予50℃以下的热水袋,用布包好,以防烫伤。 </P>
<P>(2)小儿全麻木后常有高热,应给予吸氧,物理降温。 </P>
<P>3给予相应处理,维持循环功能: </P>
<P>(1)血压过低:给予平卧位,静脉输液及输氧,必要时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调节输液量。 </P>
<P>(2)心律失常:心电图连续监测,若有异常,应遵医嘱对症处理。 </P>
<P>(3)每小时测定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P>
<P>重点评价 </P>
<P>1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P>
<P>2处理后的效果。 </P>
<P>2、 尿潴留 </P>
<P>相关因素 </P>
<P>1与麻醉有关。 </P>
<P>2与手术(盆腔及会阴手术)有关。 </P>
<P>3使用镇静药较多。 </P>
<P>4排尿姿式改变。 </P>
<P>主要表现 </P>
<P>1病人主诉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膀胱区胀痛感。 </P>
<P>2膀胱过分充盈。 </P>
<P>3不能自行排尿或滴尿。 </P>
<P>护理目标 </P>
<P>1尿液排出。 </P>
<P>2排尿功能恢复。 </P>
<P>护理措施 </P>
<P>1用手轻柔、均匀地按压膀胱部位,或听叩诊音,评估膀胱内尿量及尿意感。 </P>
<P>2提供诱导排尿措施: </P>
<P>(1)热敷下腹部。 </P>
<P>(2)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或听流水声。 </P>
<P>(3)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协助病人坐起或站立排尿。 </P>
<P>(4)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或以上几条相互配合进行。 </P>
<P>3上述方法无效时则行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P>
<P>4盆腔会阴部等手术后可留置导尿管,防止尿潴留。 </P>
<P>5拔除导尿管之前,应先训练膀胱功能,以免拔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P>
<P>重点评价 </P>
<P>1病人是否接受诱导排尿措施。 </P>
<P>2病人是否自行排尿。 </P>
<P>3病人的膀胱充盈程度。 </P>
<P>3、 有窒息的危险 </P>
<P>相关因素 </P>
<P>1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 </P>
<P>2术后呕吐。 </P>
<P>3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P>
<P>4舌根后坠。 </P>
<P>主要表现 </P>
<P>1病人用力呼吸,尤以呼气时更明显,面色紫绀。 </P>
<P>2听诊肺部有啰音甚至哮鸣音,两肺呼吸音减弱。 </P>
<P>3喉头有痰鸣音。 </P>
<P>4血压骤增,脉数。 </P>
<P>护理目标 </P>
<P>麻醉苏醒期呼吸道通畅,病人无窒息、误吸的发生。 </P>
<P>护理措施 </P>
<P>1评估可能引起窒息的因素,以引起警惕。 </P>
<P>2专人守护病人至清醒,以病人能准确回答问题为准。 </P>
<P>3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至清醒。 </P>
<P>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口腔内呕吐物和气管内分泌物。 </P>
<P>5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深度,随时采取应对措施,如输氧、清除积痰等。 </P>
<P>6若病人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和呼吸困难,尤以吸气困难为主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P>
<P>(1)舌后坠:将下颌部向前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 </P>
<P>(2)喉头水肿:遵医嘱可雾化吸入混悬麻黄碱;静脉输入脱水剂,如甘露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严重者准备气管切开。 </P>
<P>(3)喉痉挛:面罩加压给氧,严重者应用肌肉松驰药,如静脉注射琥珀胆碱50mg,插管人工通气等,至病人呼吸正常。 </P>
<P>(4)气管内阻塞:立即抽痰,严重者行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 </P>
<P>重点评价 </P>
<P>1呼吸道是否通畅。 </P>
<P>2呼吸是否平稳。 </P>
<P>4、 有受伤的危险 </P>
<P>相关因素 </P>
<P>麻醉苏醒期延长。 </P>
<P>主要表现 </P>
<P>1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淤血或破损。 </P>
<P>2躁动,可能发生坠床或外伤。 </P>
<P>3有无意识行为,如拔出静脉输液管、抓伤口敷料及引流管等。 </P>
<P>护理目标 </P>
<P>1病人皮肤完整无损。 </P>
<P>2未发生坠床及其他意外损伤。 </P>
<P>护理措施 </P>
<P>1给病人加铺气垫,或局部垫气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P>
<P>2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的发生。 </P>
<P>3病人跳动时,专人守护,适当约束肢体,以防病人不自觉地拔出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加床栏,以防坠床或意外受伤。 </P>
<P>重点评价 </P>
<P>1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无损。 </P>
<P>2预防受伤的护理措施是否落实。 </P>
<P>
<DIV align=right><BR><BR></DIV>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