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手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因此,手术前的准备,要求全面检查病人,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手术后的处理,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早日康复。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活动无耐力;③疼痛;④低效性呼吸型态;⑤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⑥潜在并发症--术后休克;⑦潜在并发症--术后尿潴留;⑧知识缺乏:术前准备知识。
<P>    一、焦虑 </P>
<P>    相关因素: </P>
<P>    1 麻醉。 </P>
<P>    2 对手术目的、程度不了解。 </P>
<P>    3 对手术结果的担忧。 </P>
<P>    4 环境的改变。 </P>
<P>    主要表现: </P>
<P>    1 虚弱、失眠、精神紧张。 </P>
<P>    2 易激动、发怒、坐立不安。 </P>
<P>    3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P>
<P>    4 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及表现。 </P>
<P>    2 焦虑的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 </P>
<P>    3 病人能运用有效的应对焦虑的技巧。 </P>
<P>    护理措施: </P>
<P>    1 给病人介绍病室环境、同室病友、负责医师、护士,使病人尽快熟悉。 </P>
<P>    2 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使之感到心情舒畅。 </P>
<P>    3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病人焦虑的原因。 </P>
<P>    4 耐心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处置的程序及意义,提供病人期望了解的信息。 </P>
<P>    5 介绍病人结识同类手术的康复患者,通过现身说法,减轻病人的焦虑。 </P>
<P>    6 若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必加以限制。 </P>
<P>    7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P>
<P>    8 指导病人运用合适的放松机制减轻焦虑,如放松疗法。具体步骤为: </P>
<P>    (1)深呼吸:引导病人做慢而深的呼吸。 </P>
<P>    (2)渐进性放松: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闭目,护士用缓和的声音指导病人每处有意识地肌肉收缩5秒钟,而后放松5秒钟,放松顺序为脚趾→脚→小腿→臀部→背部→双手→前臂→上臂→肩→颈部→面部。全部结束后,安静15分钟。 </P>
<P>    重点评价: </P>
<P>    1 睡眠状态是否良好。 </P>
<P>    2 是否正常了解手术信息。 </P>
<P>    3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P>
<P>    二、活动无耐力 </P>
<P>    相关因素: </P>
<P>    1 手术。 </P>
<P>    2 长期卧床。 </P>
<P>    3 营养不良。 </P>
<P>    主要表现: </P>
<P>    1 主诉易疲乏、无力。 </P>
<P>    2 活动后明显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出汗等。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P>
<P>    2 病人活动无耐力的表现症状减轻或消失。 </P>
<P>    护理措施: </P>
<P>    1 评估病人的日常活动方式、活动程度。 </P>
<P>    2 与病人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计划,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病人的耐受程度为标准增加活动量。 </P>
<P>    3 教会病人对活动反应的自我监测: </P>
<P>    (1)测量休息时的脉博。 </P>
<P>    (2)在活动后和活动中即刻测量脉博。 </P>
<P>    (3)活动后3分钟测脉率。 </P>
<P>    (4)出现下列情况,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务人员:①活动中脉搏减慢;②脉搏>112次/分及不规律;③活动后3分钟脉率比休息时快6次以上;④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感到疲劳等。 </P>
<P>    4 把用物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 </P>
<P>    5 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遵医嘱合理静脉补充营养,能口服者鼓励口服补充营养。 </P>
<P>    6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P>
<P>    重点评价: </P>
<P>    1 疲劳、无力症状是否改善。 </P>
<P>    2 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出汗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P>
<P>    三、疼痛 </P>
<P>    相关因素: </P>
<P>    1 组织受损、受压、缺血、痉挛。 </P>
<P>    2 不适当的体位及活动。 </P>
<P>    3 伤口感染。 </P>
<P>    主要表现: </P>
<P>    1 主诉疼痛。 </P>
<P>    2 生命体征改变: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增快。 </P>
<P>    3 痛苦表情。 </P>
<P>    4 强迫体位。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 </P>
<P>    2 病人疼痛体征减轻或消失。 </P>
<P>    3 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P>
<P>    4 病人能说出减轻疼痛的方法并掌握放松技巧。 </P>
<P>    护理措施: </P>
<P>    1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频率、伴随症状及采用过的减轻疼痛的措施。 </P>
<P>    2 评估非语言性的疼痛表现,如不安、紧张、身体扭曲、面部表情异常、出汗、强迫性体位、呼吸窘迫、心动过速等。 </P>
<P>    3 在疼痛的过程中,为病人提供清晰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解释工作尽可能简单,不要喋喋不休。 </P>
<P>    4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感受,并与之共同探讨控制疼痛的方法。 </P>
<P>    5 安置病人于能减轻疼痛的体位,因疼痛部位不能有张力和压力。 </P>
<P>    6 鼓励患者提出止痛要求。 </P>
<P>    7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P>
<P>    8 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如度冷丁、吗啡,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 </P>
<P>    9 指导病人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性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针刺、放松疗法(具体参照本节焦虑中的相关内容)。 </P>
<P>    重点评价: </P>
<P>    1 病人主诉疼痛是否减轻。 </P>
<P>    2 疼痛体征是否减轻或消失。 </P>
<P>    3 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P>
<P>    四、低效性呼吸型态 </P>
<P>    相关因素: </P>
<P>    1 吸入麻醉致肺不张。 </P>
<P>    2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P>
<P>    3 伤口疼痛,不能有效咳嗽。 </P>
<P>    主要表现: </P>
<P>    1 呼吸模式改变:浅快呼吸。 </P>
<P>    2 呼吸困难。 </P>
<P>    3 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 </P>
<P>    4 血气分析值异常。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P>
<P>    2 病人呼吸模式正常。 </P>
<P>    3 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 </P>
<P>    4 病人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 </P>
<P>    护理措施: </P>
<P>    1 抬高床头30℃,使病人处于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P>
<P>    2 每4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深度,并记录之。 </P>
<P>    3 每班护士听诊呼吸音,记录并报告其变化。 </P>
<P>    4 病情许可,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P>
<P>    5 给予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以利痰液咳出。 </P>
<P>    6 若咳嗽致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或枕头保护伤口,减少切口张力。 </P>
<P>    7 指导并训练病人用腹式呼吸,并进行有效咳嗽(具体参照知识缺乏中的相关内容)。 </P>
<P>    8 痰液粘稠者,予抗生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利排痰,若分泌物严重堵塞,可行气管切开吸痰。 </P>
<P>    9 防止病人受凉、感冒,特别是在晨晚间护理时,要注意保暖和避免对流风。 </P>
<P>    10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改变。 </P>
<P>    11 帮助病人使用具有刺激性的肺量计:清醒时每小时刺激10次,晚上每2小时刺激10次。 </P>
<P>    重点评价: </P>
<P>    1 呼吸模式是否改善或正常。 </P>
<P>    2 肺部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 </P>
<P>    3 动脉血气分析值是否正常。 </P>
<P>    五、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
<P>    相关因素: </P>
<P>    1 对营养结构认识不足。 </P>
<P>    2 进食困难。 </P>
<P>    3 禁食。 </P>
<P>    4 呕吐。 </P>
<P>    5 基础代谢率升高,如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创伤、大出血等。 </P>
<P>    主要表现: </P>
<P>    1 贫血:血色素降低。 </P>
<P>    2 低蛋白血症。 </P>
<P>    3 体重减轻。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能讲述合理的饮食结构。 </P>
<P>    2 病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P>
<P>    3 病人的体重上升或在正常范围内。 </P>
<P>    护理措施: </P>
<P>    1 给予病人饮食知识指导,如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在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及营养缺乏导致的危害性。 </P>
<P>    2 观察病人进食、吞咽和咀嚼能力,尽可能寻找出引起进食困难和恶心呕吐的原因和缓解方法。 </P>
<P>    3 为提供病人良好的进食环境,如不在病人进餐时进行护理操作。 </P>
<P>    4 准确记录营养摄入量和出入水量。 </P>
<P>    5 每周监测1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情况。 </P>
<P>    6 遵医嘱执行支持疗法,静脉补充液体、白蛋白、血浆、全血等。 </P>
<P>    重点评价: </P>
<P>    1 病人对饮食知识结构的理解是否正确。 </P>
<P>    2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正常。 </P>
<P>    3 体重是否增加或在正常范围内。 </P>
<P>    六、潜在并发症--术后休克 </P>
<P>    相关因素:出血或血容量减少。 </P>
<P>    主要表现: </P>
<P>    1 敷料和引流管内有过多的血性物。 </P>
<P>    2 生命体征改变: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P>
<P>    3 尿量减少。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敷料和引流管内血性物减少。 </P>
<P>    2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P>
<P>    3 尿量>60mL/h。 </P>
<P>    护理措施: </P>
<P>    1 病人返回病房后,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每4小时1次,若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则每30-60分钟测1次,直至平稳,并及时向医师报告异常情况。 </P>
<P>    2 密切观察手术区敷料情况。则回病房时每小时1次,连续观察24小时,然后改为每4小时1次,并详细记录引流物、渗出物的量、颜色。 </P>
<P>    3 观察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 </P>
<P>    4 监测病人神志变化。 </P>
<P>    5 手术后即监测每小时尿量,若尿量<60mL/h,及时报告医师,并测尿比重。 </P>
<P>    6 监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 </P>
<P>    7 监测术后24小时出入水量。 </P>
<P>    8 遵医嘱保持静脉通路开放。 </P>
<P>    9 伤口大出血的护理: </P>
<P>    (1)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P>
<P>    (2)输氧。 </P>
<P>    (3)必要时拆开缝线,消除积血。 </P>
<P>    (4)遵医嘱静脉输液、输血。 </P>
<P>    (5)急送手术室彻底止血。 </P>
<P>    重点评价: </P>
<P>    1 伤口敷料、引流管引流物的情况。 </P>
<P>    2 生命体征的变化。 </P>
<P>    3 尿量的变化。 </P>
<P>    七、潜在并发症--术后尿潴留 </P>
<P>    相关因素: </P>
<P>    1 神经内分泌紧张反应。 </P>
<P>    2 排尿姿势改变。 </P>
<P>    3 麻醉。 </P>
<P>    4 静止卧床。 </P>
<P>    主要表现: </P>
<P>    1 不能自行排尿。 </P>
<P>    2 主诉下腹胀痛。 </P>
<P>    3 滴尿。 </P>
<P>    护理目标: </P>
<P>    1 病人主诉下腹胀痛减轻或消失。 </P>
<P>    2 病人术后第1天能排出适量澄清尿液(最少200毫升/次)。 </P>
<P>    护理措施: </P>
<P>    1 评估尿潴留的原因。 </P>
<P>    2 观察尿潴留的表现,如膀胱膨胀、尿液溢出等。 </P>
<P>    3 当病人有尿意时,立即助其排出。 </P>
<P>    4 提供无损害性措施促进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势、听流水声、放松、温水冲洗会阴等。 <BR>    对经末期肺纤维化、慢性阻塞化肺疾病经内科长期治疗无效、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病人施行肺移植手术。此病人的生活质量因呼吸疾病而严重受损。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单肺移植、双肺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在此以单肺移植为例,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知识缺乏:手术方式、特殊检查及药物知识;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损伤的危险;⑤有呼吸衰竭的可能;⑥潜在并发症--免疫排斥。 </P>
<P>一、焦虑 </P>
<P>相关因素: </P>
<P>1 担心手术结果。 </P>
<P>2 肺移植术后可能发现并发症。 </P>
<P>3 肺移植手术及术后费用过高。 </P>
<P>主要表现:郁闷不乐、脾气暴躁,对是否手术举期不定,甚至临近手术而逃脱,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致呼吸衰竭。 </P>
<P>护理目标:病人认识到手术才有生存的希望,消除焦虑心理,满怀信心接受手术。 </P>
<P>护理措施: </P>
<P>1 多做家属的工作,让亲人陪伴。 </P>
<P>2 亲近病人,术前安排和轻病人住一个房间。 </P>
<P>3 给病人讲解及阅读一些国内外肺移植成功的病例资料。 </P>
<P>4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P>
<P>5 尽量避免让病人知道手术日期和进手术室的时间,以免因担忧过度而诱发心、肺功能衰竭。 </P>
<P>重点评价: </P>
<P>1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手术的态度。 </P>
<P>2 是否有因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并发症。 </P>
<P>二、知识缺乏:手术方式、特殊检查及药物知识 </P>
<P>相关因素: </P>
<P>1 对肺移植的手术方式不理解。 </P>
<P>2 对术前、术后特殊药物及特殊检查不理解。 </P>
<P>主要表现:有的表现过度关心,追根究底;有的则表现很恐惧,甚至还有拒绝检查,拒绝手术而出现在住院期间不辞而别。 </P>
<P>护理目标: </P>
<P>1 病人及家属了解手术过程及方式。 </P>
<P>2 病人初步了解特殊药物的作用及特殊检查的目的、意义。 </P>
<P>护理措施: </P>
<P>1 指定负责护士从入院到出院自始至终管理病人。 </P>
<P>2 一切检查由负责护士陪伴,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检查的方法、目的、意义及如何配合。 </P>
<P>3 收集有关肺移植的知识讲解给病人及陪人听,或让其阅读有关的资料。 </P>
<P>4 给病人及家属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P>
<P>重点评价: </P>
<P>1 病人对手术方式的了解程度。 </P>
<P>2 病人对手术的态度及精神状况,有无因知识的缺乏而逃避手术。 </P>
<P>三、有感染的危险 </P>
<P>四、有损伤的危险 </P>
<P>以上四-五均参照心脏移植手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P>
<P>五、有呼吸衰竭的可能 </P>
<P>相关因素: </P>
<P>1 术前终末期肺功能不全。 </P>
<P>2 术后急性排异反应。 </P>
<P>护理目标:减少一切导致呼吸衰竭的诱因,防止或减轻呼吸衰竭的发生。 </P>
<P>护理措施: </P>
<P>1 病重者安排特护,负责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指定负责护士负责病人一切检查的陪护。 </P>
<P>2 保证良好的供氧和抽吸装置,外出检查均备氧气袋,或行床旁检查。 </P>
<P>3 测量生命体征变化,每1-2小时1次,包括全身发绀情况、末梢温度、体温变化、呼吸频率和节律、双肺呼吸音、血压,脉搏、神志等。 </P>
<P>4 必要时连续床旁监测末梢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P>
<P>重点评价: </P>
<P>1 血气分析是否在正常范围。 </P>
<P>2 呼吸衰竭症状的轻重程度。 </P>
<P>六、潜在并发症--免疫排斥 </P>
<P>相关因素:肺移植机体排斥供体组织。 </P>
<P>护理目标:早期发现排异反应的症状和体征,控制和减轻排异反应的发生。 </P>
<P>护理措施: </P>
<P>1 遵医嘱每天使用免疫抑制剂。 </P>
<P>2 特护,24小时守护,严密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如血氧饱和度下降,或轻度体温升高,咯血痰增多等。 </P>
<P>3 协助床旁照X胸片。 </P>
<P>4 每天留痰作常规检查1次。 </P>
<P>重点评价: </P>
<P>1 测环孢霉素A血浓度,看是否达到治疗量。 </P>
<P>2 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有无排异反应发生。 </P>
<P>3 激素冲击疗法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BR></P>
<P>
<DIV align=right><BR></DIV>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