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陆 拎包姿势看个性
香港,我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在大陆,大部分的女人是把包包背在一边的肩膀上;而在香港,大部分的女人是将一侧的小臂弯曲,把包包挎在小臂上。请注意,在这里我说的是"大部分",即是占主流的,随处可见的,而非全部,当然,在两地都不排除其他的姿势,譬如斜背在肩、用手拎、双肩背,或者乾脆夹在臂弯里。 <BR><BR>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肤浅,眼睛里看到的不过就是这些时尚美容之类小女人的琐事,或许吧,谁知道呢?都说入乡随俗,我也不例外,既然有了发现,我理所当然地改变了拎包的姿势??从背在一边的肩膀改为挎在一侧的小臂??就是这样的改变让我有了如下的感受: <BR><BR> 香港曾是一百年英国的殖民管治地,自然会留有英国的印记:靠左行的街道,英式的建筑,穿着素暗的Office Lady……还有就是拎包的姿势,记不记得电影《大卫。科波非尔》里大卫的姑妈就是挎着她的黑色小皮包出现在大卫母亲面前的,可见这个姿势由来已久,而且延续至今,有没有注意到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出席各式场合时是怎样拎包的呀??当然是挎在小臂上。 <BR><BR> 为什麽呢?想想也不难理解。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深远的传统文化,至今依旧保留着各式繁缛的礼仪。对女性的要求尤为严谨苛刻,高贵典雅、稳重端庄、谈吐有节的英国淑女形象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挎着昂贵的精致的世界名牌皮包的小臂自然是淑女形象的一种标志。作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王室是英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英国时尚流行、生活方式的一方缩影。因为稀少、因为特权、因为神秘、因为遥不可及,英国王室成员的穿着打扮、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左右着英国民众,当然在九七之前,或许九七之後,也影响着、左右着香港民众,从外在到内在,从鞋子到大脑,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而这拎包的姿势不过是此番种种的微不足道的外在表象之一。 <BR><BR> 与香港同处一方土地的内地在十年浩劫之後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摈弃传统、扼杀文明、毁灭文化的文革中出生的一代,恰恰也在改革开放之初成长,对於知识文化的饥渴,使他们有股久旱逢甘露般的汲取冲动。那时,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绝对霸权地位的是美国文化,美国文化又借助自己的影视作品入侵世界各国。有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影视产业只占全球的百分之五,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九十二点四;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百分之六点七,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BR><BR> 而那时的中国内地,文革中濒临死亡的传统文明尚待苏醒,新的文明还未建立,外来文明乘机钻入中国初现的缝隙,趁着内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霍"地一下子就全部挤了进来,"哗"地一下子被内地人、特别是那时的内地年轻人全数吸收。就这样,来势汹汹的美国文化一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内地市场:满大街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式的美式快餐,蛤蟆镜、牛仔裤式的美式穿戴,性解放、性开放式的美式的生活观念……汹涌澎湃,难以阻挡,自然还有女士的拎包姿势。 <BR><BR> 如果仔细看美国电影就会发现,那些描写都市现代生活的电影,里面的女士绝大部分是用单肩来背包的。就说《西雅图未眠夜》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见的那场戏:男主人公正在喋喋不休地教训儿子时,突然看到了刚刚走出飞机的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环顾四周,用左手整理了一下背在左肩的包包的带子。相信这样的场面和这样的动作在美国电影中都不会少见。自然这样的背包姿势在世界各地也不会少见了…… <BR><BR>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喋喋不休,却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我觉得女士的拎包姿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地区的传统和妇女的地位的外在表象。作为女士都该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用小臂挎包,那麽这整只胳膊是被束缚在胸前,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了。而这种挎包姿势是英国礼仪对於女性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求这只手臂不应该再有太大的动作,也就是说,只剩下另一只手臂从事别的活动了。当然,这种姿势对於那些不需要外出工作也不能外出工作的英国贵族是不存在束缚的,但是,这却在无形中削弱了女性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能力。试着把包背在肩上,这只挎包的手臂自然而然地就被解放了出来,摆脱了这种外在的束缚,手便可以随意的活动,灵活的运用了。如果你想,你愿意,也可以同时摆脱掉所有内在的束缚:你可以随时随地伸展双臂,拥抱这个世界;可以恣意地崭露你的个性与才华,在男人的世界里赢取应有的尊敬;可以充分地享用完整的自我,不必在意种种人为的限制。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个转变,却可以让你摆脱掉枷锁,拥有更为广阔的天空。 <BR><BR> 其实早在十七世纪後期,西方启蒙思想家就开始试图帮助妇女摆脱枷锁,获得解放,他们提出"天赋人权"的学说,宣传男女平权的思想。十九世纪中期以後,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那时的女性是不能参与公共劳动的,她们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并不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不过是男人玩物。到了十九世纪中後期,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一九六三年,美国女作家B.弗里丹发表《女性之谜》,谴责「家庭主妇地位对妇女的损害」,以唤醒广大美国妇女。七十年代以後,这一思想从美国波及到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当妇女有知识有力量能够独立做出决定时,整个社会都会受益匪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破除贫穷的恶性循环、稳定生育率,并最便於将社会认定的价值观传给青年一代。 <BR><BR> 我们现在正处於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多元化为人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是,作为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整个社会??它的核心思想仍是要"正确地评价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这种思想要跨越地域、民族、职业和辈份的界限,把全世界的女人联成一体,使人们坚信,总有一天,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女童都能够单靠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就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知道她的生命会得到珍视、她的个性会得到尊重、她的权利会得到保护、她的前途会得到保障。 <BR><BR> 而作为女人,最最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生,而不要囿於男人世界的标准,隐藏真我的性情。你可以像英国淑女一样手挎小包,款款漫步,享用精美瓷器中的下午茶;你也可以像曼哈顿女郎一样,肩背装满文件的大包,大步急行,喝着马提尼大放厥词。而所有一切的关键是:"你愿意"!
<P>
<DIV align=right><BR><BR></DIV>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