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阳朔旅游双“突破”
本报讯(通讯员贺振敏 黄秀琴)1月16日,阳朔县传出捷报,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3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4 %和35.7%,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达51%,使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与5年前相比,该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55%、197.8%,阳朔旅游实现了质的飞跃。
<P>    阳朔旅游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自2001年以来,阳朔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立县”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打造中国深度旅游第一县、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第一镇、全球休闲度假旅游第一村。为全力打造旅游精品,阳朔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努力,目前成功推出了阳朔西街、《印象·刘三姐》、世外桃源(4A景区)、遇龙河景区、龙颈河漂流、莲花岩景区等一批高质量、上档次旅游产品。其中投资上亿元、由张艺谋任总导演的《印象·刘三姐》演出后,让到阳朔的游客旅游时间增加了0.3天,目前此项目已成为仅次于漓江收入的重大项目。这些旅游景点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时尚旅游鲜明特色,有效的吸引和留住了中外游客,使阳朔实现了从旅游中转地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转变。</P>
<P>    为把旅游业做大做强,阳朔县又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利用自家的房屋发展民居旅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非农收入。目前,阳朔已有民居旅游示范村12个,民居旅馆200多家,床位6000多张,民居餐馆300多家。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从事旅游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生活水平低的面貌。<BR></P><BR>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