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不是谁都适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align=center bgColor=#fffdee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TABLE width=60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word>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因为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正常人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对自身健康是大有好处的,但“秋冻”并不是人人皆宜,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应特别注意,切勿盲目“秋冻”。<BR>    (1)、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这是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BR>    (2)、慢性胃病: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BR>    (3)、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BR>    (4)、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BR>    (5)、糖尿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BR>    另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也不宜进行“秋冻”。<BR>    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colSpan=2 height=40> </TD></TR></TBODY></TABLE>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