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便便佛肚竹
    佛肚竹原产我国南方,是奇特、珍稀的竹子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竹节之间凸出膨大,鼓得圆圆的,像佛的肚皮,故名,适宜盆栽或庭院绿饰。其生物特性是丛生、矮杆、健壮,喜温暖、通风、阴湿,畏寒冷、霜冻、烈日暴晒,喜肥又耐肥,适宜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佛肚竹枝条的生长情况大概分三种类型:一是畸异型。每个竹节间都鼓得圆圆的,每根竹杆无论是主干还是粗、细分枝,都像佛肚,仅是大小不同。这种枝条实际是一种变态美。二是正常型。和普通竹子一样,仅有高矮之分,盆栽一般不超过80厘米,没有普通竹竿高大。三是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的不完全变异型,它仅有部分或少数枝条发生变异,但变异的程度有不及第一种畸异型美丽,仅是初步变异或是停留在某种变异程度上。这钟不完全变异型很可能就是正常型向畸异型演变过度的中间型。
盆栽佛肚竹,最关键的是要使长出的枝条形状全部是畸异型的。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佛肚竹必须放在通风的遮阴处,不可让阳光直射。如没有荫棚,可放在树下、墙角等没有直射光的地方。
2. 佛肚竹喜潮湿,特别是5~10月生长期,要保持95%以上的相对湿度,使土壤中含水量较高。但到深秋或寒冬,佛肚竹进入半休眠或全休眠时期,则浇水不可过多。秋天只要保持土壤不太干,手摸上去有点潮气即可,冬季4~5天浇一次水,视情况进行。土壤不干不浇;比较干时可浇适量水,但不可积水;很干时必须浇一次透水。佛肚竹怕冷,冬天必须入室或进棚保温。
3. 佛肚竹喜肥。生长期间要保证有充足的肥料供给,使其全株不断抽生嫩叶、新枝,不断萌出许多佛肚状的粗壮竹笋。一般5年以上的佛肚竹,每盆可施鸽蛋大小的化肥一块(尿素、颗粒肥、磷肥等),用清水溶化后浇灌根部,每隔4~5天一次。如用农家肥(厩肥水、饼肥水、沤肥水等),可每隔4~5天浇一次,肥与水的比例宜为1:6。如是5年以下的佛肚竹,施肥量可酌减,施上述标准的2/3即可,特别是化肥,要谨防烧伤竹鞭和嫩笋。一定要按期施肥,即长出新叶时适量加些尿素或喷些磷酸二氢钾;出竹笋时,常喷0.2%磷酸二氢钾或0.3%尿素;同时每隔25~30天施一次氮、磷、钾具全的复合肥,做到全面兼顾;霜降以后一律停止施肥,因为这时佛肚竹正从生长转向半休眠、全休眠状态。如再施肥,就会打乱它的生长节律,影响来年的长鞭和出笋质量越冬时或开春前,可翻盆换土。将拳头大的腐熟农家肥,埋在盆土中作基肥。为来年春天佛肚竹萌发助一臂之力,这是萌动肥,很关健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