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商务网,免费信息发布推广平台,您可以 [登陆后台] 或 [免费注册] 无忧商务网 | 企业黄页 | 产品库存 | 供求信息 | 最新报价 | 企业资讯 | 展会信息
黄页信息| 库存信息| 技术服务|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二手信息| 加工信息| 供求库| 报价库| 展会库| 代理信息| 保健| 生活黄页| 食谱| 网络黄页| 水族休闲| 人力HR| 招聘
首页>>生活网>>生活保健>>行-旅游资讯-海外旅游
2005影响全球旅游业的八大事件

【编者按】当旅游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旅游业的事件也变得与每个人相关,正所谓&#8220;世界同此炎凉&#8221;。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5年度最佳照片,24幅照片中一半与灾难有关,印尼海啸天堂变地狱,巴厘岛遭袭、巴黎骚乱、禽流感肆虐以及地震、飓风,同样也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们始终相信,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旅游者的脚步。<BR><BR><BR><BR>印度洋海啸周年祭 为了逝去的纪念 <BR><BR><BR>【事件回放】2004年12月26日,一个令全球震惊悲痛的日子。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遇难总人数逼近30万。此次灾难虽然发生在2004年底,但由此产生的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团体、各方面对人类所遭遇的此次灾难的反应,却都在2005年尽显。2005年1月,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报告称,受到海啸严重影响的重要旅游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泰国和斯里兰卡,其他重要旅游景点并未受到冲击,因此,海啸对世界旅游业冲击有限。尽管如此,受灾地区旅游业被挫伤的事实仍然无法回避,地震、海啸对旅游业的影响或许没有表现在绝对数字上。2005年3月,威世国际为世界旅游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因为南亚海啸所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威世国际副主席保罗&#183;道宁指出,尽管亚太地区不少度假景点并未受到海啸破坏,但调查发现,将有9%的国际游客因此而感到害怕,今年将到其他地区度假。<BR><BR>【点评】为了逝去的纪念<BR>  人类目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能为力了,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你是位居高官还是一介平民、无论你是何种肤色&#8230;&#8230;在灾难面前,都无一赦免。突如其来的灾难,只用了一瞬间便唤醒了人类关于洪荒的记忆。印度洋地震和海啸,让那么多生命永远地远离了2005年的阳光。灾难,带走了生命;灾难,摧毁了家园。灾难,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地意识到: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BR><BR><BR>禽流感肆虐 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 <BR><BR><BR>【事件回放】2005年1月至2月,人感染&#8220;禽流感&#8221;病例出现在越南和柬埔寨;7月21日,印尼卫生部确认出现禽流感患者;10月,土耳其、泰国分别出现禽流感疑似、确诊或死亡病例。截至目前,已经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中,欧洲、亚洲、美洲,无一幸免。又有专家预测,禽流感很快将在非洲蔓延。有数字表明,从2003年12月底至今年11月,全球已有126人感染禽流感,其中64人死亡,病死率高过50%。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数字,2003年&#8220;SARS&#8221;疫情曾导致去往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游客人数分别减少9%和14%。鉴于此,今年10月19日,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183;弗兰贾利在一份声明中说,政府旅游咨询机构和媒体报道应该&#8220;负责任地应对,以避免2003年非典型肺炎恐慌的重演&#8221;。<BR><BR>【点评】&#8220;救市&#8221;还需&#8220;周瑜打黄盖&#8221;<BR>  马斯洛的&#8220;需求理论&#8221;将生存与安全排在了人类需求的基本层次,可见,生存才是第一要义。当旅游遭遇SARS、禽流感之类疾病甚至死亡威胁的时候,旅游退避三舍,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SARS事件造成的恐慌对旅游业的打击足以致命,以至于该组织秘书长弗兰贾利亲自出面呼吁媒体不要造成恐慌。不过,正所谓&#8220;一个巴掌拍不响&#8221;,旅游业在面临禽流感袭击时,整个旅游市场的正常运作还需靠旅游业者和游客两方能够达成&#822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8221;的理想境界,只有弗兰贾利一人的呼吁,恐怕收效甚微。此时,手握旅游产品的旅游业者不妨直接告诉他们的&#8220;上帝&#8221;,虽然禽流感来袭,但日子还要照常过,只要注意科学预防,该观看的景色还是不要放弃的好,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BR><BR>国际油价一涨再涨 航空业不能承受之重 <BR><BR><BR>【事件回放】2005年是国际油价自2003年开始上涨以来持续震荡的一年,不断上升波动的数字刺激着人们本已对油价特别敏感的神经,触碰着全球的价格心理底线。&#8220;油价上涨&#8221;成为全年全球股市、媒体和与石油有关的一切行业的关键词。年初,由于受美国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回升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下挫,曾降到每桶42.12美元,之后,油价便如脱缰野马,一路飙升,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预期:50.15美元、55美元、57.27美元、60.54美元,到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更是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为了平抑油价,国际能源机构与美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动用能源储备的措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才有所回落,12月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又随着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和美部分地区天气转冷上升到每桶59.32美元。专家预测,油价还将长期处于一个较稳定的高价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引起全球所有经济领域的骚动,2005年甚为广泛深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减少0.75个百分点。自2003年油价开始上涨以来,消费者2004年和2005年购买石油产品的支出总计比2003年高出1.2万亿美元。<BR><BR>【点评】旅游产业链上震荡的环扣<BR>  油价上涨又将全球经济体纳入了一个链网,世界原油的剩余生产能力、世界经济的增长、气候的变化、恐怖袭击、投机商的炒作等都在影响国际油价,并且石油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全球运输业、航空业、旅游业等下游产业均遭受了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的原油供应链条自然也没能幸免,自今年以来,油价已连续上调了五次。在诸多受油价影响的行业中,最脆弱的当属航空业和旅游业。自2001年以来,世界航空业一直未能摆脱衰退,今年以来,包括美国德尔塔和西北两家在内的航空业巨头均申请了破产,其他航空公司也都采取了降低工资、削减航线、大幅裁员、申请破产保护等多种措施,高企的油价将本来就惨淡经营的航空业推向了绝路。油价&#8220;井喷&#8221;,连美国总统布什也于9月26日呼吁国民尽量减少非必需的旅行,以节省能源。人们的生活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出行生活成本增加,消费结构被迫发生很大变化,旅游无可避免地被卷入能源短缺的困扰之中。 <BR><BR><BR>伦敦 巴厘岛 沙姆沙伊赫旅游天堂成恐怖袭击&#8220;乐土&#8221; <BR><BR><BR>【事件回放】2005年7月7日,英国当地时间上午9时左右,伦敦雨雾蒙蒙,就在此时,3列地铁和4辆公共汽车遭到自杀式恐怖爆炸袭击,一时间,恐怖阴影笼罩了整个伦敦古城。此次爆炸事件共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是二战以来伦敦遭到的最大攻击。悲剧在仅隔两周后又一次上演,21日中午,伦敦3个地铁站和伦敦东部哈克尼地区一辆双层巴士再度遭到系列恐怖爆炸袭击或未遂爆炸,造成1人受伤,伦敦市5条地铁线路随即被关闭。爆炸发生后,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旅游业损失3亿英镑收入,宾馆、饭店和其他行业的收入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英国旅游业应急小组曾于爆炸发生后预测,海外游客2005年全年在英国的消费将会比预计下降2%。伦敦爆炸声令世人惊魂未定,埃及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海滩数家酒店7月23日凌晨又遭连环恐怖爆炸袭击,一名警方人士说,当天至少发生了7起爆炸,其中至少4起爆炸是由汽车炸弹引起。爆炸共造成包括英国、俄罗斯、荷兰、科威特、法国、卡塔尔、意大利等国国民共在内的9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是埃及近10年来最血腥的恐怖袭击。10月1日,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位于库塔海滨的&#8220;拉贾&#8221;酒吧餐厅和金巴兰海岸,几乎同时发生三起爆炸,这是继2002年遭受恐怖爆炸袭击以来,巴厘岛第二次遭遇重大袭击。袭击共造成2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巴厘岛酒店入住率受其影响平均下降了10%。<BR><BR>【点评】旅游胜地成恐怖袭击新猎物<BR>  要是伦敦没有发生那两起连环爆炸案,相信对于伦敦乃至整个英国人民来说,2005年的7月都将是一个美好难忘的月份,因为就在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伦敦成功从其他几个竞选城市中胜出,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但是,历史似乎总是喜欢和人类开个小小的玩笑,完美也似乎总是人们心中永存的童话。伦敦如此,巴厘岛、埃及亦如此。正在从2年前的灾难中走出来的巴厘岛又一次被拉进痛苦的深渊&#8230;&#8230;发生在旅游胜地的恐怖袭击事件越来越多,恐怖分子正在变得越来越&#8220;聪明&#8221;,他们知道哪里人最多,他们知道在旅游胜地发生的事件将会给这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何种影响。今年8月,法国《费加罗报》曾载文:&#8220;&#8216;9&#183;11&#8217;事件之后,旅游业成了恐怖主义的附带牺牲品。游客成为恐怖分子最理想的袭击目标,他们所代表的傲慢、富有和享乐主义正是极端势力对西方深恶痛绝的地方。&#8221;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和人类发展的最大敌人,反恐既而成为必修课题。还好,民众已有所行动。正如此次伦敦爆炸,案发之时适逢英国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之后中国首个赴英旅游团出发前夕,无一人退团并准时出发、接受英国方面的&#8220;红地毯&#8221;待遇,也在特殊时期有了特殊意义。用镇定与谴责来瓦解恐怖主义的美梦,正义与和平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BR><BR>自然之神频频发威 飓风成为旅游大敌 <BR><BR><BR>【事件回放】2005年,对于全球旅游业来说,&#8220;飓风&#8221;成为一个关键词。从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到亚洲,&#8220;飓风&#8221;或&#8220;台风&#8221;一个个接踵而至。论破坏力,美国&#8220;卡特里娜&#8221;飓风自然位居榜首,但其他也不甘示弱。8月25日,飓风&#8220;卡特里娜&#8221;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在当地造成至少7人死亡、5人失踪。被雅虎旅游和国家地理旅游杂志联合评为美国家庭旅游首选的新奥尔良遭受重创。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新奥尔良乃至美国受灾地区的旅游业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此前的7月,飓风&#8220;埃米莉&#8221;曾直逼墨西哥坎昆市,当地约4万名游客被迫缩短行程。10月5日,台风&#8220;斯坦&#8221;使中美洲地区暴雨成灾。当日,危地马拉世界知名旅游胜地阿提特兰湖附近发生泥石流事故。10月21日,墨西哥又遭到&#8220;威尔玛&#8221;飓风的袭击,3万旅游者被陷于惊恐和黑暗之中,著名旅游胜地坎昆岛处于水淹之中。其中,坎昆岛一地滞留1万至1.2万游客,坎昆以南地区滞留大约2万名游客。&#8220;威尔玛&#8221;同样没有放过古巴,飓风期间,滞留在古巴的35000名外国游客中共有1749人被转移到同等档次的安全饭店。今年9月15日,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强烈飓风特别是四五级飓风的数量在最近几十年中一直呈增长态势。<BR><BR>【点评】&#8220;靠天吃饭&#8221;的&#8220;先天不足&#8221;<BR>  尽管旅游业是公认的&#8220;朝阳产业&#8221;,但当台风、暖冬等一系列自然之神颐指气使的时候,旅游业总是苍白无力的,&#8220;损失&#8221;、&#8220;重创&#8221;成为旅游业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唯一&#8220;表情&#8221;。因此,如何解决&#8220;靠天吃饭&#8221;的先天不足,成为旅游业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自古以来,诸多古老神话传说和远古人的图腾崇拜就告诉人们,自然之神的威力不可阻挡,但人类从来不乏&#8220;人定胜天&#8221;的豪言壮语与伟大壮举。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当旅游业与自然灾害狭路相逢时,旅游业所能做的却依然只有&#8220;束手就擒&#8221;。悉数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8220;献礼&#8221;:印尼海啸、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地震、美国的飓风等等。自然之神使出的&#8220;功夫&#8221;,招招都是对旅游业的致命打击,除了预防,旅游业者们却似乎别无他法。2004年,有人提出了&#8220;台风旅游&#8221;的概念,但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我们不去评述&#8220;台风旅游&#8221;本身是否合理,有无可行性,但是,至少我们看到了旅游业对摆脱&#8220;受制于天&#8221;窘境的希望。<BR><BR><BR>文明之都遭遇骚乱噩梦 浪漫巴黎吓退2-3成游人 <BR><BR><BR>【事件回放】巴黎北部郊区的克利希苏布瓦市(Clichy- sous-Bois),当地时间10月27日下午,三名男孩为逃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躲进一所变电站,不幸遭到电击。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15岁的巴努和17岁的齐亚德当场丧命,另一土耳其裔孩子被严重烧伤。此时,没有人能够预想到这将引发一起波及多个市区和城镇,并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持续近三周的大规模骚乱。这起意外事件激怒了当地居民,第二天,就有400名当地青年走上街头,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一所消防站,与数百名警察发生正面冲突,加上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这一骚乱持续到11月16日。期间,有4700多人因参与巴黎骚乱而被逮捕,有650人被送进监狱,约有一万辆汽车被烧毁,法国政府实施了包括宵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内的多项紧急应对措施,不过法国政府在这起紧急事件上的态度和应对措施还是以事态的严重恶化及蔓延而告终,虽然最终骚乱得以平息。这起人为的危机事件引起了法国国内乃至整个欧洲对城市郊区贫困等多种社会问题的讨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巴黎郊区和外省被焚毁的汽车,仅此一项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万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5%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受到巨大影响。骚乱期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塞纳河边迷人的咖啡馆以及浪漫的法式大餐,这一切变得不再诱人,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均纷纷发出警告,提醒本国公民注意在法期间的人身安全。法国一位旅游业界人士说,大约20%到30%原计划到巴黎旅游的人取消了行程安排,所幸商务旅行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BR><BR>【点评】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凸现<BR>  持续近三周的巴黎骚乱无疑成为年末世界旅游业的大事,浪漫之都成为全球2005最后的噩梦,圣诞、新年这些年末的重头旅游产品笼罩在骚乱的阴影中,旅游业对环境的敏感性、脆弱性在这次巴黎骚乱中又一次尽显无遗。11月23日,世界最大的网上旅游服务公司Expedia公布了该公司的有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旅游业是此次法国骚乱的重要受害者,大规模的骚乱严重影响了法国旅游业和其全球最受欢迎观光地的形象。这次人为导致的社会危机,也是一次典型的旅游危机事件。法国政府面临危机时,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一次小小的事件演变成一场持续三周的大规模骚乱,从而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身处骚乱影响下的旅游城市与旅游行业的危机管理不当也使旅游业蒙受了重大损失,这也给别的国家和城市敲响了警钟,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危机公关以及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必要的管理艺术。<BR><BR><BR>第三位太空游客成功返航太空游 让人欢喜让人忧 <BR><BR><BR>【事件回放】今年10月1日,60岁的奥尔森乘俄罗斯&#8220;联盟TMA-6&#8221;号飞船升空,成功抵达了国际空间站。10月11日,奥尔森与两名宇航员一起返回地面。由此,奥尔森成为全球成功进行&#8220;太空旅游&#8221;的第三人。<BR>60岁的美国人蒂托和29岁的南非商人沙特尔沃思,分别在2001年4月和2002年4月各自完成8天的太空经历,从而成为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太空游客。登上太空的三位富翁都在上太空前接受了为期不长的训练,并缴纳了2000万美元费用。有调查表明,总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富翁中,每5人中就有1人愿出10万美元到宇宙中逗留15分钟。&#8220;太空游&#8221;是1999年8月美国太空冒险公司和俄罗斯有关方面合作开发的一个旅游项目,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由于技术障碍而不敢轻易尝试,俄罗斯便成为提供&#8220;太空游&#8221;的唯一国家。其后,日本等国家也准备开展此项目。此前有报道称,今年34岁的日本富商本大辅极可能成为国际空间站的第四位游客,他是日本网络媒体&#8220;活力门&#8221;公司前任董事、投资家。但是,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总裁艾瑞克&#183;安德森却表示,现在还未确定第四位太空游客是谁。<BR><BR>【点评】悲喜两重天<BR>  2002年,&#8220;太空旅游&#8221;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至今年,随着第三位太空游客的成功返回,&#8220;太空旅游&#8221;在全球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三年前,更多的人正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到太空中体验失重的感觉。有媒体评论,&#8220;太空旅游&#8221;如同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技术和刚刚出现时的飞机,安全系数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且不论媒体的对比是否恰当,单单&#8220;太空旅游&#8221;的价格就使普通游客啧舌。尽管花2000万美元到太空转一圈,可以说是物有所值,可就算是城市里的&#8220;白领&#8221;甚至&#8220;金领&#8221;等高薪人士,要想挣得2000万美元家产,恐怕没有几十年勒紧裤带的日子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况且,&#8220;太空旅游&#8221;对人本身还有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如此看来,价格、身体等因素使大多数人&#8220;望空兴叹&#8221;。然而,&#8220;太空旅游&#8221;的备受关注却如同多棱镜,折射出一个现象:游客早已不满足于观光、探险等常规旅游项目了,或者说,地球的魅力已经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了。如果旅游业者可以开发出价格合适而又新奇的旅游产品,那么就可以在旅游市场中成为卖点。但愿,中国的太空游客早日升空。<BR><BR><BR>沿线城市共造新丝绸之旅亚欧携手建旅游精品长廊 <BR><BR><BR>【事件回放】2005年12月,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国际合作会议在中国江苏徐州召开,会上,沿大陆桥的20位市长联合签署了《新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合作备忘录》,此举将促进大陆桥沿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备忘录指出,新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很强,有关城市在今后的规划中要体现&#8220;新丝绸之路&#8212;&#8212;东西文明的联系融合之路&#8221;的整体形象。因此,为更好地打造&#8220;丝绸之路&#8221;,各方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加强合作。《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备忘录》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新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办公室、新亚欧大陆桥沿线20个城市共同发起。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张骞从古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此路东西全长7000多公里,地跨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从而促进了沿线国家在几个世纪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今,&#8220;丝路&#8221;本身也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品牌。关于丝路路线,说法很多,大体上有&#8220;沙漠丝绸之路&#8221;、&#8220;海上丝绸之路&#8221;和&#8220;草原丝绸之路&#8221;三个概念。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8220;丝绸之路&#8221;途经如今的中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荷兰等4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游客都希望完整的古丝路可以再现。其实,丝路沿线各国也一直有意复兴丝绸之路,但是,丝绸之路沿线某些地区存在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8220;三股势力&#8221;以及繁复的国际旅游通关程序等问题都对丝路的复兴造成了阻碍。 <BR><BR>【点评】旅游发展趋于区域合作<BR>  千年前,谁能想到,张骞的&#8220;奉旨出使&#8221;将成就一个今日世界闻名的旅游品牌,成就一次横跨亚欧大陆的多个国家城市的经典合作&#8212;&#8212;《新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合作备忘录》的签署。&#8220;丝绸之路&#8221;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沿途中,虽早已没有了昔日雄踞一方的大汉朝,也没有了文人笔下的&#8220;古道西风瘦马&#8221;,但依然令世界各国的游客趋之若鹜,尽管他们只能看到今天的&#8220;丝绸之路&#8221;。&#8220;丝绸之路&#8221;之所以闻名,之所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路线之长,经历国家之多;其二,在各国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时至今日,从因特网诞生,地球就已经被&#8220;村庄化&#8221;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再也不需要从古老的&#8220;丝绸之路&#8221;上运输茶叶、丝绸或是番茄了。然而,人们对它浓厚的兴趣使它不能够&#8220;寿终正寝&#8221;、不只是永远作为一个历史永留教科书,它已然成为标本存在于人们的旅游计划之中。有需求就有市场,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多个国家城市的此次合作,也昭示着旅游业的大市场将会促进各个国家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BR>
相关资讯
类别浏览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