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坐车 
 
 记得刚开始在旅行社实习那会儿,向外国游客介绍酒店附近的交通情况,我会这样说:出酒店大门后右拐再右拐,向前200米,路边有一个公共汽车站,从那里坐14路公共汽车,票价一元钱,坐两站地下车,在路口可以看到一座带有“BG”标志的建筑,这就是离酒店最近的地铁站了。从那里坐地铁,只需花三元钱,就可以去往天安门、王府井、雍和宫这些著名景点了。听完我这番表述,客人全都面面相觑,过了好半天,领队才说:“这么麻烦啊,我们还是直接坐出租车算了。”<BR><BR>  现在回想起这事,当时我至少犯了这样几个错误:一是因为自己还是学生,没什么收入来源,所以常常以己度人地把最经济的出行方式强加给客人;二是低估了老外的经济实力,毫无理由地帮他们省钱;三是没有积极地鼓励他们多掏腰包,以扩大我们的内需……<BR><BR>  后来我去欧洲游历了一圈,知道原来在国外坐出租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有一次我坐在哥本哈根的出租车上,眼睁睁地看着计程表飞速运转,吓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我掐了一下表,平均每6秒就要增加一克朗(约1.33元人民币),相当于老夏利在北京街头跑整整一公里了。难怪老外们来到北京,听说出租车那么便宜,一个个全都心花怒放。<BR><BR>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天客人自由活动,我出门办事,在公共汽车上巧遇团里的两位客人。我们在车上就地闲聊了几句,他们告诉我,每次在国外旅游,最喜欢看的就是人,满大街的本地人,而了解本地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坐公共汽车。我突然想起跟女朋友谈恋爱时,我们也是经常没完没了地坐公共汽车看风景玩儿,于是便深有感触地向那两位老外使劲点了点头。<BR><BR>  两年后,我和他们在北京重逢,他们已是一家跨国公司驻北京的主管了。他们说,自从第一次在长安街上看到汹涌的等车人流,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座充满人气的城市。 <BR><BR><BR><BR>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BR>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