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开发
伴随现代电子产品向“轻、薄、小、多功能化”发展,电子器件的高集成化,互连技术从通孔插件(THT)向表面安装(SMT)和芯片安装(CMT)技术发展,加速了高密度(HDI)印制电路技术开发。于是,高密度印制电路加工技术,成为当今印制电路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P>    高密度印制板加工既包含了常规单面板/双面/多层板的加工技术,还包含了微小(0.1mm)的埋孔(BTH)/盲孔(BVH)的加工技术、精细线路(0.075-0.10mm)制作技术、电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检测技术,诸多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需要公司同仁对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加深了解,重新学习、实践、创新、推进公司的技术进步,共同开发新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P>
<P>    应《景旺人》约稿,借此发表“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开发”一文,共同探索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开发的相关知识。</P>
<P>一、IC器件的高集成化,促进了印制板的多层高密度:</P>
<P>    电子产品要求“轻、薄、小、多功能化”,推进了IC器件的高集成化I/O(输入输出)数扩展,有限的表面布线空间受到限制,推进了常规印制板加工从单面向双面或多层板方向发展,层数增加、板厚增加、重量增加、贯通孔(TH)增多,不仅给布线设计带来困难,同时造成印制板的加工成本急剧上升,周期长,成品合格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印制板布线设计开始另辟思路,采用埋/盲孔实现布线层网互连,既满足了布线设计要求,又减小了表面贯通孔数量,布线层减少,板厚减少,互连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高密度印制板。</P>
<P>    在尚未给定高密度印制板定义的前提下,我们通常将含有埋/盲孔的6层以上的印制板纳入高密度印制板加工,将不含埋/盲孔的多层板,纳入常规多层印制板加工。</P>
<P>二、积层或多层板(BUM)研发成功,推动了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发展</P>
<P>    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讯,便携式电脑,数码视像产品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BUM板在日本研发成功,实现了量产化,推动了高密度印制电路技术发展,革新了印制板的加工流程,带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例如:</P>
<P>1、日本IBM公司采用SLC加工技术,应用光致成孔,加成法制作线路图形,在12层芯板上积层开发了20层BUM板。</P>
<P>2、日本松下公司采用ALIVH加工技术,应用特别的半固化片材料,激光钻孔、充填导电材料、层村铜箔、蚀刻线路,实现了任意层内通孔互连,开发了手机BUM板。</P>
<P>3、日本CMK公司采用CLLAVIS加工技术,应用在芯片板上层压去掉!敷树脂铜箔(RCC)、激光钻孔、蚀刻线路、制作CBUM板。</P>
<P>4、日本、TOSHIBA公司采用B2IT加工技术,应用铜箔表面印导电凸块,同半周化片和铜箔组合层压,制作BUM板。</P>
<P>    针对不同设计要求,选用不同材料,不同加工技术,适应多层高密度印制板加工。打破了常规印制板的加工流程,开创了印制板设计和加工的新思路,给印制板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机遇,一次新的加工技术革命吸引了印制板行业的关注,高密度印制板的加工将成为21世纪主流。</P>
<P>三、高密度印制板的相关标准:</P>
<P>1、主要技术指标:</P>
<P>线宽(L)/间距(S):0.075-0.10mm</P>
<P>通孔直径(VIA): 0.075-0.10mm</P>
<P>焊盘直径(PAD):0.15-0.30 mm</P>
<P>绝缘层厚度:0.03-0.10 mm</P>
<P>布线层数:6-20层</P>
<P>2、按结构分类:共计6种</P>
<P>1型:1[C]0或1[C]1:从表面到另一表面仅有贯通孔</P>
<P>2型:1[C]0或1[C]1:芯板和表面层有埋/盲孔</P>
<P>3型:2[C]0        :芯板和表面有埋/盲孔贯通孔</P>
<P>4型:1[P]0        :没有电气贯通</P>
<P>5型:2[X]2        :无芯板,层间用埋/盲孔互连</P><P< p>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