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工艺改进
 我厂在八十年代研制生产的海鹰牌清纱器等纺织电子产品,海底牌 B超类医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印制板部件的装联工艺主要是采用手工操作方式。生产效率不高,装焊工艺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是产品各批次生产引起波动的因素之一。<BR><BR> 九十年代初,工厂为提高产品印制板部件装焊水平,购置了24工位回转式插件台,引进一台西德产波峰焊机,采用当时电装工艺普遍使用的“长插切脚二次焊”工艺(元器件长脚插入印制板、→一次波峰焊或浸焊→切脚→二次波蜂焊),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够合理,产品插件板往返搬运,工作效率低。切脚机是自制设备,操作不够安全。对尺寸较大的元器件板,由于基板变形及压紧装置等原因切脚不整齐,高度不容易控制,装焊质量、生产效率不理想。当时纺电大批量生产有2/3印制板电装靠外协完成生产成本高,外协电装质量更难控制。医电产品电装安排了较多人员。印制板部件成品的参数离散性较大。所以电装工艺成为影响产品大批量生产及提高质量的关键。<BR><BR>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求民用产品不断提高质量而且尽可能降低成本。企业主管领导要求当时负责全厂工艺技术归口管理的科技处极好改进产品电装工艺及管理水平,使产品在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等质量方面提高一步,改进电装工艺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拿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用户,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串,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BR><BR> 主管工艺的副总工程师组织工艺管理及工艺技术专业人员到几家工艺先进的企业调研后,参考外厂经验结合我厂产品特点,决定开展印制板部件电装“短插一次波峰焊”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元器件加工成短脚→插装上印制板→自动波峰焊)。此工艺方法实施后可改变我厂电装工艺面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提高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串,有利于开展规模生产,挖掘企业潜力,在不增加电装工人数的前提下将因工作量大而扩散外协电装印制板部件收回来,节约外协费用,且有利于改善生产现场管理,提高装焊生产线的综合管理水平。<BR><BR> 电装工艺改进是一项综合工程,列入九三年工艺技术措施计划主要项目。工作内容涉及到工厂多个部门,在工艺试验及应用过程中许多工作需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此由工厂科技处牵头成立QC小组,将有关部门的主要参与人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同一目标、统一认识,共同研究课题内容,订出实施计划,分工负责,开展工作,促进电装工艺上水平。<BR><BR> 为实现“短插一次波峰焊”工艺,必须要设计、工艺、工装、设备、检验、元器件配套、生产管理等各类专业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如下:<BR><BR>1 产品设计部门:<BR><BR>1.1产品印制板设计贯彻厂标准化室制订的Q/KF37-92企业标推文件。(设 计、工艺参数与该厂标 制订)。<BR>1.2印制板元器件排列成形垮距规范化,减少成形尺寸品种,便于机械化及模具操作加工。<BR>1.3按规范设计焊盘及孔径尺寸,印制板布线等符合标准及工艺要求,减少垮接线,按尺寸系列设计垮接线距。<BR>1.4对不同厂家生产外形尺寸有差异的同规格元器件,标明定点供应厂家,做到来料尺才一致,便于工艺生产成形安装。<BR>1.5按工艺及小批生产成功的产品,修改印制板等设计文件。<BR><BR>2工艺部门产品工艺人员:<BR><BR>2.1提出“短插一次波峰焊”工艺实施计划初步意见,供领导参考。<BR>2.2配合设计师贯彻Q/KF37-92厂标,逐项进行工艺性审查,符合波峰焊工艺要求。<BR>2.3根据产品设计资料开展工艺设计,提出元器件预成形模具要求,对每一只元器件明确跨距,成形形式,及引线切脚长短尺寸。<BR>2.4 配合元器件预成形定点单位—华立公司,协作、制造元器件加工成形工装,负责技术问题的处理。<BR>2.5制订波峰焊的工艺规范:明确锡槽温度,助焊剂品种及浓度,传送带速度等。<BR>2.6按不同产品制订插件及波峰焊每个岗位的操作工序卡片.<BR>3 元器件、垮接线预加工单位——华立公司:<BR>3.1按各产品元器件成形设计工艺要求推备元器件成形工装模具。<BR>3.2抓好工作质量:元器件引线成形形状尺寸准确,外观不损坏,包装计数正确,交货不绝料,无废次品,可焊性等符合工艺要求。<BR>3.3组织生产、交货时间符合生产进度要求。<BR><BR>4印制板外协制造及保管部门:<BR><BR>4.1抓好工作质量:图形符号符合设计文件,孔位不错钻漏钻,孔径符合工艺,RC等符号印字清晰,可焊性等符合要求。<BR>4.2组织生产、交货时间符合生产进度要求。<BR>4.3交货要求塑料密封包装。<BR>4.4库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