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思路
<P align=center>作者:未知</P>
<P> 已贯标企业按ISO9001:2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获取了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生产过程得到稳定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管理理念得到提高;贯标工作初步起到了作用。但是,贯标工作的现状,距企业发展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根据已贯标企业的运作需求、实际现状、资源配备、将来的发展方向并考虑体系与其他管理工作以及贯标延伸的协调,既满足国际标准又作为高层管理者调整、控制、评价的有效工具,提出以下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思路,供已贯标企业的领导参考。 </P>
<P> 1、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现状</P>
<P> ●贯标后的效果不能准确地测量和评价,即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有效性的问题;<BR> ●严格地说企业没有真正达到标准的要求;<BR> ●领导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到位;<BR> ●普遍存在两层皮的问题; <BR> ●监督不力(管理者、第三方); <BR> ●贯标后仍发生产品质量问题.</P>
<P> 2、几个新观点</P>
<P> ●贯标应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BR> ●改进是贯标的灵魂,没有改进谈不上管理;<BR>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客观的数据分析;<BR> ●有效地应用统计技术,准确地收集数据,与质量目标进行比对,验证质量目标的适宜性、有效性;<BR> ●8.4条款的结果与质量目标比对产生8.5条款的改进;改进目标无数据分析的基础毫无意义;</P>
<P> 3、获证企业体系有效性方面常见的问题</P>
<P> ●想不通<BR> 对ISO9000不理解、不接受、不执行。认为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比什么都好。<BR> ●随心所欲<BR> 认为ISO9000是走过场,为了认证、过关、做样子,为了证据,补充假数据,认为职责是写在书本上的,做的可以随心所欲,缺乏严格的敬业精神。<BR> ●检查与考核不得力<BR>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缺乏定期的检查、监督,必要的考核不执行,只会让好的制度高高挂起,落实不到实处。<BR> ●对关健工序的管理不严<BR> 关健工序所要求的员工技能、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执行工艺所需的环境,在赶工期等特殊时候,往往处于非受控。<BR> ●对检验控制不得力<BR> 检验点不明确;检验的抽样方法缺少;检验手段与方法随意修改、简化;检验所需检测设备老化,维修不得力。<BR>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BR> 大部分企业员工素质偏低,各层次对文件领会的程度不一致,文件培训没有因人而异,导致运行过程“文不对题”。<BR> ●设备管理不到位<BR> 缺乏维护保养意识,对设备的使用无长效观念,设备管理变相为设备抢修,维护人员变为“救火队员”。<BR> ●生产工作环境杂乱<BR> 没有形成良好的素养,对脏乱的环境熟视无睹,得过且过。<BR> ●好人主义,滥施同情<BR> 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审核检查过程中不是以标准文件规定为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怕得罪人,听之任之。<BR> ●冷嘲热讽,消极对抗<BR> 没有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内部审核,认为审核人员过于认真,怀疑审核员是与自己过意不去。</P>
<P> 4、 质量目标方面的问题:</P>
<P> 质量目标应含:产品质量目标;过程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含以下因素:<BR> ●合理性:是否应该设立该目标;<BR> ●充分性:是否全面并在职能和层次上展开; <BR> ●适宜性:是否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并通过努力能够达到;<BR> ●可追求性:是否包含稳定和增强的要求并考虑时限因素;<BR> ●可测量性:是否有相应的测量计算方法;<BR> ●经济性:是否考虑质量成本。</P>
<P> 5、 内审实施有效性方面的问题:</P>
<P> 5.1、 内审策划:</P>
<P> ①目的是否明确; <BR> ②以往的审核结果;<BR> ③范围是否界定清楚;<BR> ④过程和区域的现状及重要性是否确定;<BR> ⑤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BR> ⑥内审员专业能力是否考虑; <BR> ⑦审核准则; <BR> ⑧审核频次; <BR> ⑨审核方法。</P>
<P> 5.2、内审实施:</P>
<P> ① 是否与策划的审核范围一致;<BR> ② 是否与策划的过程一致;<BR> ③ 能否反映策划的区域和重点部门;<BR> ④ 是否与策划的审核准则、方法一致。</P>
<P> 5.3、内审报告:</P>
<P> ① 问题的发现;<BR> ② 不符合事实描述的准确性;<BR> ③ 判</P>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