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谈和局
    谋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屈服型的,一味委曲求全准备挨打,希图幸免于败的和法;另一种是力战型的,寓反击于防守,使敌对方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发动进攻的和法。临局采取的方针当然是后一种。前一种实在是出于不得已的不得已,不仅是和的太吃力,而且是大多数难以达成和局的。
    对各种杀法的灵活掌握,准确运用,是谋和所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劣势条件下),要具有耐心韧性、谨慎从事,对于一些解救往往要引而不发蓄势待用,跃马牧兵不却不前,既不能无谓地消耗兵力,又要及时牵住对方,较之处于优势地位运用这些杀法其难度要大得多。
    势优取胜易,势劣谋和难。
    描绘苦心处,须当口诀看。
    进入残局,不管是失子或失先,一至失子失先兼而有之的劣势出现,绝不如在中局中那样悬殊显眼。
    残局难以快速决战的性质,(决定了)劣势方面多了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机会,大有利于谋和。更重要的是,士、相在直接擒拿将帅上虽无能为力,但到最后决定胜负阶段――残局中对保卫将帅所表现的特殊作用,尚多有为车、马、炮、兵等所不及。
    由于士、相在残局中具有特殊保卫将帅的效益,纵然一时处于失子失先的劣势,而尚有士、相作为后备力量,可起代偿子力和缓解攻势的作用,只要能适当地寓攻于守,以进为退,因势为用,见机而作,胜虽难必,败则未也,谋和的可能性仍然是很大的。象棋的易于保持不改纪录,其重要原因即在于此。
     由于象棋的胜负是以能否擒王来决定的,基于以上的论点,在残局阶段中子力虽略有欠缺,或一时失掉不大的先手,临不应当在心理上过早地背上败局的包袱,而是要持之以镇定,具有坚韧性地战斗下去,只要子力人数量和子力彼此关系所表现的“形”能起到支持牵制对方的攻势作用,从而尽可能避免将帅被擒的危险,就有希望达成谋和目的的,因而也就产生了多种态样的和局方式。列举如次:
    (一)正和――如单车士相全对单车士象全,单炮、相对单马、士等等;
    (二)官和――守和。如士相全对单车,单相对单马等。
    (三)正官和――排局中的和局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四)一将一闲和。(解释举例略,下同)
    (五)互闲和。
    (六)互打将和。
    (七)长拦和。
    (八)长兑和。
    (九)长跟和。
    (十)不变作和(特指各有顾忌的局势下――竹剑注)
    (十一)控禁和――-用控禁的手法,削弱对方的进攻力量,以至于无力进攻达成和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