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
    切花月季是由蔷薇属植物反复杂交而育成的栽培品种,遍布世界各地,是当今世界鲜切花市场上最畅销的四大切花之一。主要商品栽培品种有红色品系,粉红色品系,金黄色品系。月季属原产暖温带的落叶植物,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切花栽培的月季,可周年生产,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水,不耐高温高湿。
    一、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分嫩枝扦插和嫩芽扦插两种,以珍珠岩粗矿、蛭石作为扦插基质;
    2、嫁接繁殖:有芽接和枝接两种,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同属野生蔷薇作为砧木,在闽南一带周年都可嫁接,但一般避开盛夏季节;
    二、栽培管理
    1、土壤条件:切花月季栽培周期可达5-6年,因此应选择透气,排水性良好,具有团粒结构的肥沃疏松,酸碱度呈中性的土壤,配合牛粪、鸡粪和复合肥等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进行土壤消毒,以消灭病菌和害虫。
    2、定植方式:种植畦分凹畦和高畦两种,南方高温、多雨的天气应采用高畦定值,双行式、三行式或四行式定植,株距为30厘米,行距35厘米。在闽南地区可于春秋或初冬定植。
    3、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温度是切花月季生产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要求夜温15℃-18℃,昼温23℃-26℃。闽南地区,开展切花月季栽培,冬季一般采用薄膜大棚加温;盛夏宜适当遮荫或喷洒白灰。
    (2)水分管理:定植后浇水应见干见湿,以促进新根萌发,使根系迅速生长,进入萌芽、抽枝、开花期,水肥供应要充足,在炎热的夏季,植株进入半休眠状态,要减少浇水量。
    (3)浇肥管理:肥料供应是否充足决定月季切花的品质和产量,月季对5种主要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为:N3%-5%、P0.2-0.3%、K1.8-3%、Ca1-1.5%、米克0.25-0.35%,一般情况下,在月季生长季节每20-30天施一次肥,每次施有机肥300-600公斤/亩,尿素15-20公斤/亩、磷酸二氢钾15-25公斤/亩。
    (4)光照和通风管理,月季为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可以提高切花的品质和产量,但是强光辐射会影响花朵的质量,因此在盛夏季节应适当遮荫,一般5-10月遮光,冬季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切花的质量和产量,当温度高于25℃时,应适当通风。
    3、修剪管理
    (1)切花月季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修剪是经常性的重要措施,通过修剪,可调整树形,改善通风条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日常修剪:摘除侧芽、侧蕾;及时除掉砧芽、剪除病枝病叶;及时除蕾,以保持产花枝的营养优势;修剪时注意树势均匀,一般应留外侧芽;
    (2)切花月季最新的生产方法是采用压枝法,即将采过切花的枝条用人工压低或弯条,促使其保持匍匐生长,以供给母株足够的营养,从而产生新的营养丰富的切花枝;这种管理方法简单、方便,但必须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病虫害防治
    1、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和黑斑病,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气温高、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且不易控制,一般喷施石硫合剂、百菌清和多菌灵;
    2、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各种食叶害虫和各种甲虫等,在闽南地区红蜘蛛是主要虫害,应及时喷施三氯杀螨醇、灭扫利、克螨特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