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建筑的兴起与发展 北魏的著作是《洛阳伽篮记》记述了当时洛阳的四十多所重要佛寺,其中很多佛寺是贵族官僚捐献府第和住宅所改建的,庙宇设计,往往“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将府第和住宅的建筑充分融合到佛寺建筑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太原天龙山北齐第三窟,为供养佛像的主体“佛殿型”石窟,这种建筑方式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北魏灵太后于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建造的永宁寺为这一时期寺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