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广东至敏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电阻的基本电气特性是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热敏电阻自身温度会随周围温度或电流通过热敏电阻而导致的自热而改变。如在温度测量、控制和补偿的应用中,要求热敏电阻自耗功率维持在,免得引起自热。当周围温度保持不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热敏电阻自耗功率的函数,此时热敏电阻温度升高到高于环境温度。NTC泛指负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所谓NTC热敏电阻就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以氧化锰、氧化钻、氧化镍、氧化铜和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的。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完全类似于储、硅晶体材料,体内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数目少,电阻较高;温度升高,体内载流子数目增加,自然电阻值降低。NTC热敏电阻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0~100000,Ω温度系数为一2%6.5%。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类型很多,按温度范围分为低温(-60~300℃)、中温(300-600℃、高温(>600℃)三种,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寿命长、价格低等优点,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需要测温的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如冰箱、空调、温室等的温控系统。
在有些工作条件下,温度可升高100~200℃电阻可降至低电流条件下电阻值的千分之在有些应用领域可利用热敏电阻自身加热特性。在自热状态下,热敏电阻对改变热敏电阻的热传导率的任何条件都是热敏感的,如果散热速率可理想地固定不变,则热敏电阻对功率输入是敏感的,因而,热敏电阻适合于电压电平或功率电平控制场合。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工作原理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这种热敏电阻采用锰、钴、镍和铜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材料,通过陶瓷工艺制造而成。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半导体性质,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
具体来说,当温度较低时,热敏电阻中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数量相对较少,导致电阻值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材料的晶格热振动增强,晶格间距增大,使得电子能量增加,电子与束缚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这使得电子更容易通过晶体,从而导致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种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工,使得NTC热敏电阻在温度测量、温度控制和温度补偿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此外,NTC热敏电阻还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它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准确推算出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温度的准确控制。同时,由于其长寿命特性,NTC热敏电阻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满足各种、高可靠性的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实现对温度的准确控制和测量。
电子PTC热敏电阻器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钛酸钡(BaTiO3)为基本材料,再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利用陶瓷工艺高温烧结而成。纯钛酸钡是一种绝缘材料,但掺人适量的稀土元素如(La)和铌(Nb)等以后,变成了半导体材料,被称半导体化钛酸钡。它是一种多晶体材料,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粒界面,对于导电电子而言,晶粒间界面相当于一个位垒。
一种材料具有PTC效应仅指此材料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如大多数金属材料都具有PTC效应。在这些材料中,PTC效应表现为电阻随温度增加而线性增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线性PTC效应。经过相变的材料会呈现出电阻沿狭窄温度范围内急剧增加几个至十几个数量级的现象,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生产厂家,即非线性PTC效应。多种类型的导电聚合体会呈现出这种效应,如高分子PTC热敏电阻。
这些导电聚合体对于制造过电流保护装置来说非常有用。
PTC热敏电阻在-40~250℃区域内保持阻一温的线性变化,从而简化电路。目前,普遍的PTC正温度热敏电阻的阻温特性的突变性的,线性区域很窄,通常用于电路的过流保护,不能用于温度检测、温度补偿电路。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广东至敏电子有限公司由广东至敏电子有限公司提供。广东至敏电子有限公司拥有很好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公司是商盟认证会员,点击页面的商盟客服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客服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
产品:至敏电子
供货总量:不限
产品价格:议定
包装规格:不限
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
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