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能效及节能问题研究二、我国电力工业节能进展与潜力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火电比重 火电尤其是煤电比例高,是我国电力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的重要原因。在风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趋于成熟的条件下,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煤电比重。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上网难的问题,2007年7月,电监会发布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力监管会第25号令),编制了《关于〈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的工作方案》,对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的情况实施监管,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行为。 2.实施上大压小政策,调整火电结构 从煤炭消耗看,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克,高出100~200克。因此,在火电装机比重短期内无法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增加大型火电机组,电力节能改造,减少小型火电机组,能较好进电力工业节能。 3.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推广清洁生产 在我国发电领域,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针对国有发电企业节能降耗的激励相对较弱这一情况,为指导国有发电企业节能降耗和同业对标,2007年4月23日,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发展改革委2007年第24号公告),电力,以促进企业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和生产过程削减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为提高电力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能源局近年来进一步提高火电项目的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效。 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围绕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和灵活智能等重要特征,本节从电源响应、负荷响应以及电网响应三个角度,提出了多源互补与灵活发电技术、电好型发电技术、新型用电方式与供需协同机制、 新型电网结构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智能调度控制与安全防御、可平移负荷资源利用与储能等六大关键技术 1、电好型发电技术 鉴于规模化波动式新能源发电并网难的问题,电好概念逐渐被提出和重视,以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可知性、可调可控性,进而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好型发电技术一般包含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实时监测、适应电网调度 的有功/无功功率响应、频率/电压抗扰等内容,是规模化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保障。 2、多源互补与灵活发电技术 多源互补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实现基础与表现形式,其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根据随机电源、可调节电源多尺度发电特性合理配置不同电源容量, 通过多源互补平抑新能源电力随机波动,结合多级灵活发电弹性耦合增强电源供给可靠性,是重要的源侧关键技术。 3、新型电网结构与特高压输电技术 面对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一次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电力机车节能,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的多时空尺度“发输配用”挑战巨大,亟需突破新型电网结构与特高压输电等关键技术。 4、电网智能调度控制与安全防御 未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特高压电网为主干,大型电源基地与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共存的局面。电网调度空间、维度和难度剧增,亟需发展新一代智能调控技术并增强主动防御能力。 5、可平移负荷资源利用与储能 充分挖掘需求侧可平移负荷资源,合理利用储能的灵活可调潜力,对于促进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6、新型用电方式与供需协同机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推进,“源随荷动” 将逐渐转变为“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机制,需发展新型用电方式与供需协同机制,进一步释放电力供需协同潜力。 考虑到发电领域的节能重点与输配电领域存在较大差异,节能电力金具,因此估算我国电力工业节能潜力,一般将发电和输配电分别处理。 1.电源 对于发电领域的节能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新电装机容量的能耗控制,二是淘汰高耗能的小型发电机组,三是对现有发电机组的技术改造。 2.电网 对输配电领域的节能而言,主要有两个途径,即降低线路损失率,以及通过消纳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减少火电消费量。 宣瓦电力(图)-电力机车节能-电力由西安宣瓦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西安宣瓦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电力这一领域倾注了诸多的热忱和热情,宣瓦电力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以、服务来赢得市场,衷心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创成功,共创。相关业务欢迎垂询,联系人:任女士。 产品:宣瓦电力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