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ISO认证企业管理体系内审现状分析
认证企部审核严格程度取决于该企业申请中山ISO认证的目的,有一些企业只是为了开拓市场而认证,他们的内审只为通过监督审核,这种情况下,审核就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造假型内部审核
这些获取ISO认证的企业并未开展内部审核活动,而是在第三方现场审核即监督审核时,指派人员突击造假。所提供的审核计划、检查表、审核记录、不合格项报告、首末次会议等记录全是虚构的,内部审核停留在造假层面。
2、应付型内部审核
这些获证企业开展内部审核目的主要是:迎接第三方现场审核和(或)监督审核,符合过关,该类企部审核通常都在第三方现场审核和(或)监督审核前进行,把内部审核视作应付外部审核的工具。内部审核停留在符合性层面,但是符合标准要求并不等于体系有效。
3、考核型内部审核
这些获证企业已把内部审核作为考取考核信息的工具,该工具不仅用于管理体系考核,也用于企业管理考核。这类企业的内部审核通常根据组织的考核期确定内部审核频率,内部审核重点已从符合性层面进入有效性层面。
4、管理型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已成为组织领导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成为组织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内部审核不仅仅是各个部门、岗位工作业绩评价考核的依据,而是企业领导决策管理、改进的重要信息来源。内部审核已从符合性、有效性和达标性三个层面依次递进进行。
如何使内审落到实处,鸿儒顾问给您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