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折扇的店铺在南京的城南夫子庙一带仍有很大,主要由南京栖霞、龙潭一带的农民提供货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就到南京来为扇铺制作折扇。通济门外秦淮河南岸的扇骨营一带即为当年折扇生产加工的集散地。有点本钱的商人不时地上门定货或收购。清代文人甘熙称其“揩磨光熟,纸料洁厚,大挂扇批发,远方来购,期价较高”。 1963年金陵折扇客户需求大,市场行情好,制扇技术不断地成熟和提高。在继续发展和提高大路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