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能源行业也进入了新常态。 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不应消极看待。此前大家习惯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这实际上不符合的客观规律。比如,2008年为了保证增长率达到8%,极大提高了投资,刺激了GDP的增长,却偏离了经济的客观规律。因为在经济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潜在增长率”,即全社会各种生产要素的佳组合所能允许的增长率。2008年时,经济已经没有这么高的允许度,刺激政策终产生了人们不想看到的效果。所以,今年提出要“去产能”和“去库存”。 进入新常态,就是让大家不要再热衷于高速度,而是要追求质量,让经济发展更从容、健康。这是新常态的本质。这就给能源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因为在新常态下,能源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当前能源供给能力也出现了过剩,比如电力,现在仅煤电产能就已超过实际用电需求。 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顺利,完成了计划任务的要求,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观,但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指出:“2016年的去产能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容易去的产能,有些甚至已经是‘死老虎’,只是拉出来重新毙一次。”他表示,此后的产能退出会比较困难,尽管短期内煤炭供给会增加,但受限于需求持续下降,煤炭总量还将收紧,结构性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 “虽然2016年下半年在非正常天气等特殊条件下,短期内煤炭供应偏紧,但长期来看,我国煤炭需求难有大幅度增长,基本维持在39亿吨左右。”煤科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战略所所长任世华也对记者表示,虽然能源局煤矿生产能力公告的煤炭总产能仅为35亿吨/年,但在2002~2013年的新建煤矿中,超批准产能配置装备的情况大量存在,建成的实际产能大大高于批准产能。</p 产品:深化工业润滑油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