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工程地质非常差的边坡,如青藏高原地区的公路边坡就大量存在典型的土夹石地质状况,坡面土石体呈松散的堆积状况,坡面土石体呈松散的堆积状,极易发生溜坍、落石等坡面地质灾害,如采用削坡处理,则土石方工程量将非常大,同时坡面在人为扰动时容易发生牵引式滑坡,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经过多年的治理,在对多种防护工艺的综合比较之后,工程界一致认为,此类边坡的防护方式就是采用柔性防护系统进行表面加固,即通过系统对坡面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来提供坡面单块危石的安全系数,从而达到全坡面的稳定。&160 大量工程实践高速我们,既有工程边坡灾害问题如在建设期未能得到及时治理,常常会因灾害威胁的升级而不得不在工程运营期间进行后期治理,重庆地质治理工程的实施必须保证既有建筑物、道路和人员的安全,同时还要兼顾工程的正常运营,而柔性防护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也具有相当优势。
&160 &160 &160重庆彭水边坡地质灾害通常都具有随时间演进性恶化的特征,在进行灾害治理时宜尽可能快地控制灾害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避免治理滞后可能带来的防护工程量增加,或者在还没有来得及治理时灾害就已经发生的情况,这种迫切性在地质灾害抢险治理工程中尤为突出,这就要求防护工程必须尽早、快捷实施。柔性防护系统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60 &160 首先,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结构安装非常快捷。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柔性防护系统如今已基本完成了它的标准化和定型化工作。一项技术的标准化首先便于设计、使用和提供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次也便于对技术及其产品功能和质量优劣的评价。对一种非成品的产品来讲,如果其使用时的结构和装配形式未加以固定,那么其设计和采用都将存在诸多的不便。如果每一个设计都要针对不同的防护需求进行设计计算和构件选用,并且还要对构件组合后的整体功能加以验证的话,对于简单的单一构件结构来讲或许是可行的,但对于由不同功能性结构组合而成的柔性防护系统来讲,就显得过于复杂了。柔性防护系统各型产品通过产品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定型,使得设计工作简单化为一种基于计算的选型工作,而施工安装过程也变成构件明确、结构形式清晰的积木式安装,在其施工过程中现场加工环节少,需要投入的几句数量也小,整个系统安装的效率相对其他工艺都非常高。该项目工程量较大,工期紧,故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是工程得意顺利实施的保障。工程各施工阶段如下:
(1)施工准备和材料进场;
(2)放线确定基座及拉锚锚杆位置
(3)钢柱基座及拉锚锚杆孔成孔或基础开挖;
(4)钢柱基座及拉锚锚杆安装
(5)钢柱级拉锚绳的安装、调试
(6)支撑绳的安装及调试
(7)环形网的铺挂与缝合
(8)格栅网的铺挂与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