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电线电缆? 市场上卖的电线有的便宜有的比较贵,有的人往往会先比较便宜的,可是,便宜的电线,往往有很多达不到他说明的那样的性能,就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安全隐患。电线的生产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原材料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是便宜的太多,要么就是偷工减料,要么就是数量不给够。那怎么样去签别呢。我给大家说几种比较容易签别的方法: 1、看给看包装,的电线往往做都比较好,整齐,手拿上去有质量感。 2、要打开包装看一下里面的电线了,的电线1.5——-6平方的电线要求是皮厚(绝缘厚度)是0.7mm,太厚的就是非标的了,四平电缆,相应的他的内芯就肯定不够,线皮你可以用力的扯一下,不容易扯破的就是一般就是的 3、用火烧一下,离开后5s内熄灭的,有一定阻燃功能的为线。 4、看内芯,内芯的材质(铜质)光亮度越高铜质越好,电缆施工,并且光度匀,有光泽,没有层次感。要求内芯一定要用无氧铜。非标的如黑杆铜,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5、内芯的粗细有一定的要求,电力电缆,但不是很严格。可是不会错很多,只是很小的一点点,一般用眼看不出来的误差。 6、长度,没有强制一定要打米,可是有很多厂家也打了米,打了米的并不一定是的,但一般的一般没有打米。非标的打米那只是一种手段。 7、规定电线上一定要打有一定的标识,不会超过500mm都会有下个相同的标识打出来,上面一般有产品的商标,厂家名称,执行标准等。 电力电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主要贡献来自于电缆的使用阶段,电缆招标,占各项环境影响贡献率的98%以上,使用阶段计算的使用年限为30年,产生的电力损耗相对巨大,同时与电缆的使用情景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使用情景和不同的使用年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结果。其次来自产品的原材料获取阶段,占比约为1%,贡献小的为产品的运输阶段,占比不足万分之一。 通过上述结果可见减少输电过程中电力损耗是降低电力电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主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功率因数是供电系统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无功功率由电源送往负荷,功率因数反映的是电气设备在消耗一定有功功率的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显著的影响。适当提高功率因数,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发、供、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户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合理配制导线截面、增建线路回路、增装必要的无功补偿设备以及加强管理措施等都可以不同程度上降低线路损耗,从而降低电力电缆在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在这方面铜电缆明显优于铝合金电缆。同时,对于电力电缆行业还存在再生原材料利用的问题,不同的再生金属材料替代原生材料工艺将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 对于电力电缆生产企业,建议应从导体本身和提高生产工艺出发,进一步提高金属纯度和合金工艺,增加导体的导电性能,缩小与发达的差距,减少无功消耗。同时也可以从原材料选择、降低生产能耗、减少运输距离和产品的再生利用等方面尽可能降低电力电缆和环境影响。电缆故障点的查找方法1、测声法所谓测声法就是根据故障电缆放电的声音进行查找,该方法对于高压电缆芯线对绝缘层闪络放电较为有效。此方法所用设备为直流耐压试验机。电路接线如图1所示,其中SYB为高压试验变压器,C为高压电容器,ZL为高压整流硅堆,R为限流电阻,Q为放电球间隙,L为电缆芯线。2、电桥法电桥法就是双臂电桥测出电缆芯线的直流电阻值,再准确测量电缆实际长度,按照电缆长度与电阻的正比例关系,计算的故障点。该方法对于电缆芯线间直接短路或短路点接触电阻小于1Ω的故障,判断误差一般不大于3m,对于故障点接触电阻大于1Ω的故障,可采用加高电压烧穿的方法使电阻降至1Ω以下,再按此方法测量。3、电容电流测定法电缆在运行中,芯线之间、芯线对地都存在电容,该电容是均匀分布的,电容量与电缆长度呈线性比例关系,电容电流测定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测定的,对于电缆芯线断线故障的测定非常准确。测量电路如图4所示,使用设备为1~2kVA单相调压器一台,0~30V、0.5级交流电压表一只,0~100mA、0.5级交流毫安表一只。4、零电位法零电位法也就是电位比较法,它适应于长度较短的电缆芯线对地故障,应用此方法测量简便,不需要精密仪器和复杂计算,测量原理如下:将电缆故障芯线与等长的比较导线并联,在两端加压E时,相当于在两个并联的均匀电阻丝两端接了电源。此时,一条电阻丝上的任何一点和另一条电阻丝上的对应点之间的电位差必然为零。 产品:沈缆银环集团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