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霍山石斛外形:霍山石斛苗高4-8厘米,一年长一节。形似米粒,根部粗大,往上逐渐变细。开淡黄色花,棕色花蕊,花期5-6月。? ? ? ? ?河南石斛与霍山石斛外形为相似。不同的是,河南石斛茎粗细均等,上下一样粗;开白色花,紫红花蕊。口感:霍山石斛枫斗,呈凤尾状。嚼之有浓厚粘滞感,清香回甘。粗大,凤尾瘦小。向凤尾逐渐变细。? ? ? ? ?假的霍山石斛枫斗,虽然形状是凤尾,但上下一样组。嚼之无味甚至有涩味,霍山石斛,渣子多。 霍山石斛历史进程霍山石斛的起源——汉代汉代首提“石斛出六安”,西汉《范子计然》中有载:石斛出六安,显示石斛作为药材,当时就以六安国为主要出产地。汉末《名医别录》亦有记载“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霍山石斛的兴盛——大唐时期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编撰《本草经急注》。对石斛,他总结一句“世方以补需,治脚膝”,功效点睛之笔!药王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总结了唐代的医药精华。唐《通典》(801)记载,淮南道年贡石斛二百三十余斤(其中寿州生石斛五十斤,霍山时属寿州),而当时一年的总进贡量约300斤,由此可推算淮南道年贡石斛占有率在75%以上,说明大别山地区是唐代的石斛道地主产区。霍山石斛的转折——宋朝时期宋朝元丰年间,公元1080年《元丰九域志》记载,霍山石斛 成分,本地区的石斛进贡量为四十斤(其中寿州十斤),而总进贡量为五十斤,由此可以推算本地区年贡石斛占有率还在75%以上,说明大别山地区仍然是是石斛的道地主产区。1079年,宋朝派出庞大医疗团出使高丽并赠送名贵药材100种。其中,就包括“寿州石斛”。可见宋代的“寿州石斛”延续了唐代“六安石斛”的风采。但同时,由唐代的年二百三十余斤,到宋代的年四十余斤,霍山石斛,仅是前量的17%左右,应该说唐、宋以来一直大规模使用,霍山石斛的资源减少是必然的。而到了南宋后期,南宋高层人士感慨“药谱知曾有,诗题未得尝”,显示当时石斛药材非常少见,这就造成了霍山石斛历史一次缺失期。霍山石斛的低谷——明朝时期经历了唐宋两代的大规模使用,低谷是必然的。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寿州志》,霍山石斛多少钱一克,以及明万历十二年《六安州志》(1584年),两地药属众多药材中皆无石斛之踪影,显示霍山石斛之资源又一次消耗殆尽。这也造成了霍山石斛历史第二个缺失期。霍山石斛的重振——清朝时期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集多家之言,提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近年江南北盛行之”。赵学敏在书中还特别记载了霍山石斛“有成毬(球)者”,这是枫斗雏形的早记载,可见枫斗的起源应来自霍山石斛。霍山石斛又回到了舞台中心,但正是康乾盛世大量的使用,让霍山石斛的资源很快又消耗殆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又记载“因采购者众,本山搜剔已空”。这算是霍山石斛历史的第三个缺失期。又过了约100年,霍山石斛仿佛恢复了元气,但时间甚短,光绪三十一年《霍山县志》更形容“石斛则又搜求殆尽,寥寥如星辰矣。” 霍山石斛_安徽斛生记_霍山石斛由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ww.ahhsjsh.com)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公司是全网商盟认证会员,点击页面的商盟客服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客服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 产品:安徽斛生记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