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也是寺院较多供奉的一组罗汉像群。
据《十诵律》卷四所记,释迦生时,便有随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称为“五百罗汉”。
历史传说
话说摩羯陀国有1000个佛僧,其中,500个是凡夫僧,500个是罗汉僧。国王无忧王对他们和敬仰,一视同仁。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已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佛僧。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连无忧王也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僧。在五百凡僧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经常发表一些违背教规的言论,影响了一大批佛僧。无忧王很生气,想把一千佛僧全部淹死。这时五百罗汉僧才各显本相,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又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向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便在国都建起一座寺庙,照五百罗汉僧的模样塑了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在玄奘取经时,由西域传到了我国。
身世类型
类
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当中有佛教初创时期释迦牟尼的弟子,比如罗汉阿若憍陈如尊者、第九罗汉憍梵钵提尊者。也有其后各时代的高僧、居士、护法王,有印度的,也有的,他们为佛教事业作出过贡献,被列于五百尊者之内供养。
&160&160&160&160 第二类
属于宗教虚构人物。在佛教传说中,他们生于某劫的某一世界,具有超凡的功德与智慧,是宗教化的偶像,无法断定其是否有历史原型。即使有,其事迹也大部分被神化了,这一类尊者,包括罗汉、菩萨,甚至佛的应化身、前世身。
&160&160&160&160 第三类
尊者的名号源于佛学教义。修学之境、行、果各方面均有所涉及。此类尊者悉皆无历史原型可溯,乏生平故事可陈,也没有传奇故事附会在他们身上,他们是真正按照理念被塑造出来的,他们纯以德行命名,是佛学义理人格化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