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绕铅带、铜网带
A 绝缘头处理
从电缆2的金属护套开始先绕一层铅带至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绝缘段止,在从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绝缘段开始在铅带上饶一层铜网至电缆2金属护套止,然后将铅带及铜网用铜扎线扎紧并焊牢于电缆2金属护套上。从电缆1的金属护套上开始先绕一层铅带至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应力锥处,再从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应力锥处开始在铅带上绕一层铜网至电缆1金属护套上,然后将铅带及铜网用铜扎线扎紧并焊牢于电缆1技术层上。要求金属带与金属护套搭接约30mm左右。然后在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的绝缘段上宽约110mm范围内绕包DJ-30绝缘自粘带,同时将绝缘段端部与应力锥处的台阶填平,并盖过绝缘段端部不少于200mm,要求以上部位绝缘带绕包层数保证不少于8层,如图2.8-2。
注意:金属带不能绕到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的绝缘段上。
图 2.8-2
B 直通接头的处理
从电缆2的金属护套开始先绕一层铅带再在铅带上饶一层铜网带直到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另一端的电缆1的金属护套止,并用铜扎线扎紧,交叉处及金属护套上用锡焊牢。金属带与金属护套搭接30mm左右。如图2.8-3。
图 2.8-3
2.9 装铜保护壳
在接头中心处将两根Ф200×800的热缩管加热收缩,两端分别与金属护套搭接50mm左右,中间部位自然搭接,再在搭接处绕包2~3层防水带。
铝护套及铜丝屏蔽加铅护套电缆:在铝或铅护套上距其末端约120mm处包绕橡胶带或填充带,直到外径接近铜保护壳端口内径止。
铜丝屏蔽电缆:从外护套末端向两边包绕橡胶带或填充带,直到外径接近铜保护壳端口内径止
在铜保护壳的密封槽内涂上RTV硅胶,并将密封圈装入密封槽内,然后在带接地柱上的铜保护壳法兰端面处涂一层导电膏,将两铜保护壳组装好,并用螺栓钉紧固在一起。如图 2.9所示。调节铜保护壳位置,使铜保护壳两端距电缆外护套断口距离相等。
图 2.9
2.10 尾部处理
2.10.1 采用环氧泥密封方式处理。
2.10.1.1 将35mm2的铜编织带或电缆铜丝屏蔽线分别反折向上,用铜线捆扎于铜保护壳末端,并用锡焊牢,然后在铜保护壳与电缆外护套间抹上环氧泥,要求环氧泥涂抹厚度均匀,绕包后其大外径不超过Ф165,且环氧泥与电缆搭接长度不超过铜保护壳端部100mm,如图2.10-1。
图 2.10-1
2.10.1.2 在环氧泥表面半叠包防水带2层,并盖过环氧泥约50mm。
2.10.1.3 将小热缩管套到铜保护壳包扎处,加热使其收缩,热缩管至少盖过电缆护套50mm,另一端盖过铜保护壳上的绝缘层,如图2.10-1。
2.10.2 采用封铅密封方式处理
2.10.2.1 将哈夫内衬套入铜保护壳的尾部,并用铜扎线把哈夫内衬固定在金属护套上,然后在铜保护壳尾部到电缆金属护套的圆周上进行封铅处理,要求封铅后其外径不超过Ф165mm,且封铅部分与电缆搭接长度不超过铜保护壳端部100mm,如图2.10-2。
图 2.10-2





2.10.2.2 待封铅处温度冷却到常温时,自电缆外护套至铜保护壳绝缘层的范围内半径叠绕包2~3层防水带(电缆金属护套部位可多绕包几层)。防水带与电缆外护套及铜保护壳绝缘护层各搭接50mm左右,如图2.10-2。
2.10.2.3 将小热缩管套到铜保护壳包扎处,加热使其收缩,热缩管至少盖过电缆外护套50mm,另一端盖过铜保护壳上的绝缘层,如图2.10-2。
2.10.3 当铜保护壳采用灌胶工艺时,将已混合好的树脂(8016树脂胶)浇入铜保护壳中,直到浇满为止,在灌胶口处绕包2~3层防水带将灌胶口密封好。(注意:接头不需加强防护时,无此步骤。)
2.10.4 在两铜保护壳法兰结合处抹上环氧泥,要求完全盖住金属露部分,并与两端绝缘护层搭接约20mm,再半叠包防水带2~3层于环氧泥上,与绝缘护层搭接20mm。将一根大热缩管套到以上绕包处加热使其收缩,要求热缩管两端均盖过防水带。然后在热缩管两端口处绕包2~3层防水带,在防水带外再绕包1~2层PVC胶粘带加强密封。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3整体预制终端气动安装工具使用说明
3.1
使用前应自备瓶装氮气,减压阀,高压气管(2.5~3.5mm)。
3.2
使用时首先将该工具的气嘴用清洁巾把内外表面清洗干净,然后在要套入部位的外表面抹上一层硅脂,在终端头上端内孔抹一层硅脂,(长约80mm)。将气嘴套入终端头内,到位为止。将胶垫装在终端头上部的和第二群之间,夹上抱箍,适当拧紧螺母。
3.3
装上挂盘,使挂环和抱箍联接,旋转调整螺栓,使挂环受力为止。(全部装好是如图11所示)。
3.4
将已按安装工艺处理好的电缆绝缘表面抹上一层硅脂,同时将终端头下端内孔表面抹上一层硅脂。(使用配备的塑料棒)
3.5
打开氮气瓶上减压阀的阀门,调整压力:0.3~0.6MPa,将开关枪旋转入气嘴,气管的快换接头插入开关枪。
3.6
电缆应水平固定好,然后由一人托住终端头上端,同时一手掌握气开关。另外二人水平托起终端头下端,对正电缆,先将终端套入一段。当推不动时,开启气开关,让压缩气体通过其间,形成气膜,同时三人配合用力将终端头推上电缆绝缘到位(约5~10秒内)。注意:气开关应断断续续开启,以形成气膜为准。在停顿或推不动时,应关气开关放气,注意气动反力有一百多公斤。
3.7
终端头到位后,松动挂环,抱箍,取下胶垫,二人握住应力锥,一人开启气开关用气动反力退出气嘴。由于气动反力影响到位不准确,应即时将终端头拖动,使其准确到位。至此,套装工作全部完成。
4其他需备用的器材及参数
·
氮气钢瓶:工作压力:150MPa,容积:40升。
·
氧气减压器:工作压力:输入:150MPa,输出:0.1~1.0MPa。
·
气焊胶管:工作压力:1.5MPa,孔径:ψ8。





·
气动安装工具装箱明细:
1、工具一套。
2、一支。
3、快换接头一个,(用于连接与胶管)。
4、使用说明书(附安装图)。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产品:新技术
供货总量:30000
产品价格:1
包装规格:不限
物流说明:专车
交货说明:按订单